《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五·红星舌

Posted 《敖氏伤寒金镜录》

篇首语:我走在逃离命运的路上,却与命运不期而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五·红星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五·红星舌


[i](图缺)[/i]
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介按】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发黄.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兹以湿热瘀郁熏蒸成黄.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是属湿热发黄之治法.倘如失治之后.则郁热炽盛.灼耗脾液.而舌现红星.成为热毒传里之症.如《舌鉴辨正》所谓“全舌纯红而深红星.乃脏腑血分皆热也.中燥火者.中疫毒者,实热人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其病多大热大渴.心胸胀满.皮肤燥痒.日夜不能眠.大便秘、小便涩不等.(均属里症)宜十全苦寒救补汤急投”者是也.
[b]五苓散[/b]
泽泻(二两五钱)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五钱) 官桂(五钱) 木通 滑石(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入姜汁并蜜各少许,用白滚水调服.
【介按】《医宗金鉴》云.“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又云.“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兹又加以滑石、甘草、木通者.因太阴湿郁蒸热为黄.既宣其气化.并渗其湿热.使黄从小便而解也.

相关参考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微黄舌

舌见微黄色者.表证未罢.宜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里双除.临证审用之.[i](图缺)[/i]【介按】黄苔薄滑者.是邪初入里.表症未罢.热未伤津.犹可用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类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微黄舌

舌见微黄色者.表证未罢.宜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里双除.临证审用之.[i](图缺)[/i]【介按】黄苔薄滑者.是邪初入里.表症未罢.热未伤津.犹可用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类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三十·黄色黑点舌

舌见黄而黑点乱生者.其症必渴谵语.脉滑者生.脉涩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见黑粪亦不治.下宜大承气汤.[i](图缺)[/i]【介按】舌苔焦黄而起黑刺.症至大渴谵语.此是邪热入里.灼耗津液.病势最险

原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原序

凡伤寒热病传经之邪.比杂病不同.必辨其脉、症、舌、表里汗下之.庶不有误.况脉者,血之腑.属阴.当其得病之初,正气相抟.若真气未衰.脉必滑数而有力.病久热甚气衰.脉必微细而无力.方数而甚也.但可养阴退阳

《敖氏伤寒金镜录》 续刊伤寒金镜录原序

伤寒一症.传变不常.有本传、越经传、巡经传、巡经得度传、误下传、表里传、上行传、顷刻之间.生死系焉.可以寄人死生者.惟医焉耳矣.夫何脉理玄妙.七表八里九道.形似难辨.此庸医所以接踵而杀人者多也.元、若

《敖氏伤寒金镜录》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41年

《中医词典》z~其他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

《敖氏伤寒金镜录》 伤寒用药说

夫医者何.犹防之将也.凡视人疾.在究其浅深之异而疗之.且疾之袭人.若寇之侵境.方其至也.必瞰其势之强弱.先以安抚,次以讲和.戒严守御.以防其逆也.如坚然不退.至再至三.恣强肆侮.意谋土地也.当此之际.

后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后序

伤寒之病.传变不一.瞬息之间.死生决焉.专门之医.每病于此.予观古虞廷尉陈君彦材所送金镜一录.元敖氏立辨三十六舌图.法详以证.症附以方.明白简要.可以使人缘形以察脉.由粗而得精.中砭剂于膏肓.寄死生于

《中医词典》a~b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