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钧 “瘀”是溃疡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

Posted 唐汉钧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汉钧 “瘀”是溃疡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汉钧 “瘀”是溃疡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

祖国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历代医学文献对此都作过阐述,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提出了许多治疗“溃疡”的基本原则,如“煨脓长肉”、“祛腐生肌”、“肌平皮长”等。远在公元625年,孙思邈着《千金方》中就有“夫痈坏后……恶肉尽后,傅生肉膏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的记载。宋《外科宝鉴》中有:“治痈久不合,其肉白而脓少者,此气血俱虚,不能潮运,而疮口冷涩也”的描述,在《卫济宝书》中更加肯定:“凡痈疽已溃,多有瘀肉坏在四旁,遂令疮深浸至筋蚀骨,法须祛瘀肉”,元·《外科精义》中也有“若至脓溃之后,即贴温肌生肉膏药,要在逐臭腐,排恶汁,取死肌,生良肉,全藉膏剂之力也……”。到了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明确指出:“脓清或多,疮口散大,不生肌者,里虚欲变证,峻补之。腐肉虽脱,新肉生迟,如冻色者,肉冷肌寒,大温气血”。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云:“因气滞血瘀,经年累月,臭烂憎人。”唐师精研医籍,认为“瘀久必腐”,“久病必瘀”、“久病必虚”是本病发病的一般规律,慢性皮肤溃疡日久不愈,“虚”和“瘀”为其本,“腐”为其标。治标不治本,病终难痊。
唐师临证近40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慢性溃疡的诊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病患者,发病前多有气虚下陷的病史,即站立时间长或走路后下肢便觉沉重肿胀、疲乏欲歇,病久大都表现为“疮口下陷,疮缘较硬,脓液稀少或脓液恶臭不秽,肉芽灰白或暗淡”等虚疡征象,此乃气血亏虚,不能托毒外出。病久患者创口隐痛,入夜尤甚,唐师认为溃疡病初前者多实多热,久痛则因“瘀”因“虚”,并可见创面周围皮肤色暗黑、板滞木硬、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瘀血症侯。唐师以为下肢慢性溃疡不只是局部病变,而且是全身消耗性病症,“外科为漏泄之疾,最能走泄元气”,该病患者病程短者3月或1年,病程长者可达40余年,此间又多遵“腐不去,肌不生”之理,用“丹剂”祛腐。丹剂为剧毒之品,久用必然伤正;且祛腐之义,旨在“呼脓祛腐”,以达毒随脓泄目的。不知“脓之来,必由气血”,脓出亦即气血外泄,却不知内补气血,类于涸泽而鱼、杀鸡取卵,犯虚虚实实之戒。从年龄论,古稀之人,气阴已亏,瘀阻水停,湿热留恋,年老体弱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于濡养;“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从病位而言,下肢为多气少血之经或多血少气络经所属,且臁骨处皮肉浅薄,又处于肢体远端,皮肤极易失于濡养,即使年青之人臁处受伤,也易气滞血瘀,缠绵难愈,久不收口。加之湿性趋下,气虚不能化水湿,湿邪积聚不散,化热熏蒸肌肤,稍遇虫咬,轻擦则溃被流滋,发在表虽为湿热毒象,而病之源在于血脉瘀滞、肌肤失荣,况皮溃之后,经络又被阻隔,加重气血瘀滞,且恶肉腐蚀气血,阻遏气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的过程。“虚可致瘀,瘀可致虚”,二者互为因果,积年累月,“虚”、“瘀”顽存。临床用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病人,在腐去之后,仅用生肌,创面缠绵不愈的病例屡见不鲜,虽勉强促其愈合,终因瘀滞未净,郁热未清,稍劳累则耗伤气血,气血虚弱不能运其余毒,反被湿热所腐,成脓复渍。此乃治标不治本之法。
现代医学认为下肢慢性溃疡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由于下肢静脉系统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壁薄弱,引起静脉高压和静脉瘀血,血流不畅,导致局部血供及氧合能力下降。病理可见静脉壁厚薄不一,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溃疡皮肤毛细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大量沉积,影响了溃疡皮肤组织氧代谢水平,造成下肢皮肤营养不良性溃疡,与中医“本虚”、“血瘀”理论同出一辙。

相关参考

唐汉钧 浆细胞乳腺炎

苗××,女,36岁。首诊:1999年4月24日。主诉:左乳伤口不愈两个月。患者左乳起一肿块,红肿疼痛,在外院行切开引流,切开后脓较少,且周围组织变硬,取病理组织切片示:浆细胞性乳腺炎。建议行左乳单切,

唐汉钧 腮腺癌术后

朱××,男,69岁,患者于1986年因右颌下腺肿块于华东医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颌下腺转移癌,经多方检查,未能查出原发病灶,患者出院后来唐师门诊,唐师据其症状及病情,检查发现腮腺肿块,建议前往肿瘤

唐汉钧 扁平苔癣

王××,女,42岁。1998年12月2日首诊。患者一年前发现全身有褐色斑疹,发时痒甚,摸之无明显高出皮肤,曾于瑞金医院皮肤科作病理:扁平苔癣。经多方诊治不效,慕名来唐师门诊。见周身发褐色斑疹,以腰部为

唐汉钧 臀痈(臀部蜂窝织炎)

何×,男,29岁。初诊:1999年7月23日主诉:左臀部伤口不愈四个月。患者三月前左臀部起一肿块,4×4cm2大小,色红疼痛,自服先锋4号,后肿块范围扩大,出现恶寒发热,至外院行切开排脓,4个月后伤口

唐汉钧 3.调护结合,防患于未然

唐师诊病,注重调护。凡见患者来诊,师嘱用弹力绷带绑腿,一则利于肌肉收缩,加强血液回流,祛除瘀血;二则避免病邪再次侵入加重病情,并嘱卧床休息,患足抬高,使其血流畅通。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易发之类,多食营养

唐汉钧 婴儿肛瘘

婴儿肛瘘多是新生儿腹泻,污染肛周,以致肛旁脓肿,穿溃出脓而成。有的肛瘘未经及时治疗,或反复感染,可形成多发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本病多发生在出生一个月左右的新生儿,新生儿肛周皮肤娇嫩,肛门括约肌较松宽,

论文怎么用?唐汉钧 论文

[b]标题:[/b]《乡村医生中医读本》出处:1997.9上海市卫生局编唐汉钧编委[b]标题:[/b]复黄膏促进创面愈合临床与实验研究出处:1998.10辽宁大学出版社唐汉钧参编[b]标题:[/b]中

唐汉钧 3.衷中参西,论“煨脓长肉”之理

现代医学认为,脓液是化脓性炎症灶中的坏死组织被中性白细胞和坏死组织产生的蛋白酶液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液体,内含大量变性坏死的细胞、溶解的坏死组织、活的和死的细菌和浆液。临床常根据创面脓液的特点判断化脓性致

唐汉钧 外病内治

唐师强调在辨证治疗中要本着“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中医外科疾病虽多发生在人体肌肤表面,但都有其内在的发病原因和机理,治疗中要针对其病因病机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点对于慢性中医

唐汉钧 1.因果探明,宜扶正祛邪

臁疮之病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有湿热、血热、见毒、瘀血、肾虚、脾虚不等。唐师据多年临床所见,认为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究其致病之根本则在于气虚。其据有三:一是该病患者年龄较大,多因久站久立,或提负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