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脉诊指法之调指

Posted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脉诊指法之调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脉诊指法之调指

一般诊成人脉时,调指非常中药,诊者常同时使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然而由于这三个指头的长短参差不齐。并且,同一指头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不一致,患者卫有胖瘦高矮等差异,所以,诊脉时首先要调整好三指的状态,例如指端的长短,排指的疏密,下指的角度等等。
1、平齐指端一般的人,中指较长,食指与无名指较短。如果要使三指在诊脉时,举按一致,用力均匀,必须将三指的指端对齐。为此,必须使三指处于屈曲状态,而中指的屈曲度最大,无名指次之,食指屈曲度最小,这样三指的第一节与指端,一一对应而平齐,三指的运动则协调灵活,力度均匀。卢子由日:「齐截三指,斯中指翘出,而节节相对,节无不转,转无不活。」
2、运用指目由于同一手指各部分的皮肉厚薄不均匀,致使感觉的灵敏程度也不相同。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用以比喻其能像眼睛一样,敏锐地感知脉象任何细微的变化。亦如卢子由所云:「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指目。不啻目之视物,大小成能察焉。」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
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王燕昌早已察觉到了这种现象,其日:「医人三指头内,亦有动脉,须心有分别,勿误作病人之脉。」因而,有这种现象的医生,在诊脉时,应避开指内动脉。改用指目下方与螺纹上方的部位,以防止干扰。《脉义简摩》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卢氏所用指目,正人指内动脉所出之处,若此脉正与病者之脉相击,将疑病脉之大而有力矣。似不如用螺纹略前者,正压脉上为常法也。」虽然这两种说法,应根据诊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使用指目,感觉最灵敏,是诊脉的常法。
3、下指诊脉时,诊者一般坐在患者的对而或侧而。医者用左手诊患者右手,右手诊患者左手,或者医不换手,单用左手或右手,诊患者两手之脉。只是医者以食指诊患者寸脉,中指诊关脉,无名指诊尺脉的定势,是不可变更的。准确地确定寸关尺三部,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寸以候心肺之气,关以候肝脾之气,尺以候两肾之气。寸关尺部位若稍有不确,则所候脏腑之气,亦随之而乱。
所以,下指首先要按准寸关尺之位。确定寸关尺的一般方法,是先确定关位。关位在患者掌后高骨之下,因而掌后高骨是确定关位的标志。诊者下指时,先以中指探得
高骨,其内侧即是关脉,按定之后,再齐下食指与无名指,分别按取寸与尺。朱肱日:「凡初下指,先以中指端,按得关位,掌后高骨为关,乃齐下前后两指,为三部脉。」李延罡则提出:应先看准高骨,再下中指。其日:「掌后有高骨对平处谓之关上,看定部位,徐以中指下于关部,次以食指下于寸部,次以无名指下于尺部。」虽然,朱肱以指拣,李延罡以目视,略有不同,但是,取高骨以定关位则是一致的。
确定寸关尺三部位后,即以指目按于脉位之上,一般诊者三指与患者皮肤平面,约呈350夹角。何希时说:「以三指第一节、斜著脉上。」斜著则大致为350夹角。当然,也有例外之时,如何氏叉日如「医者又当自审其指节节粗纤,吾同学顾君,体重百公斤,其指期杵,若以指节斜按,则病人寸口无以容其三指,不用三点法不可矣。」所谓三点法,即医者并立三撸,用指端按在脉脊之上,手指与尺肤平面,大约呈90的夹角。这是下指的变通法,历史上也确有一些用此法诊脉的医家。
因为,诊脉要诊双手,面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所以,前人亦有分左右先后不同次序的下指法,如李东垣日:「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子先诊右手。」这种诊法,在古时为多数医家所遵循。近时似乎已没有多少医家严格地加以遵循了,如何希时曾驳之日:「男于以阳气为先、若属内伤,欲知质阳气之盈亏者,可先诊其左。然男病岂无阴血虚者?劳瘭即然,叉何妨先诊其左。或者作比较对照用,则先左后右可,先右后左亦可,吾尝两手先后诊毕,又两手同时按脉,以对比之,亦无不可也?诊女亦同。」其实,临诊之时,双手脉都要诊候,先左先右无特殊意义,男左女右之法,大可不必拘泥。至子,两手同诊法,丹渡元筒也曾谈及,其日:「西藏医名厄木气,其视脉,以左手执病者右手,右手执病者左手,一时齐诊。予向得本特古医书一卷,其中载诊脉法云:左右齐诊,而脉动应于医之手,左右动数不齐者,死之兆也。」可见两手同诊法,今日古时皆有,并且顾具实用价值。
4、布指《难经》日:「尺寸终始,一寸九分。」独取寸口诊脉法,就是在这一寸九分之上进行的。然而,患者有高矮之别,尺肤有长短之异,医者诊脉布指时,三指之间应有疏有密不可面定不变。所以《三指禅》日:「诊者三指有肥瘦,病者之臂有长短,以是相求,或未为定论也。」寸口脉一寸九分之数,是面定的,但这是指同身寸而言。而其绝对值却因人面异,臂长之人一寸九分要长一些,臂短之人,则相应的短一些。而杨仁斋认为:「凡三部之脉,大约一寸九分,人之长者,仅加之,面中人以下多不及此分寸也。」这无疑是错误的,是将同身寸误作测量长度的标准尺码了。
所谓同身寸,是说患者无论高与矮,其腕关节横纹至肘关节横纹之间,皆为一尺一寸。以掌后高骨为界,腕视纹至高骨一寸,高骨至肘视纹为一尺。高骨前取其九分,即十分之九,高骨后取其一寸,为十分之一。合之,为一寸九分,即寸口之脉。每个患者均以此比例法取脉。所以,其一寸九分是固定之值。
一般讲,临诊之时,医者无暇准确测量寸口脉之长度,仅凭经验即可落指。寸口脉长的,医者三指之间可宽松一些,寸口脉短的医者三指之间紧凑一些。即《脉诀汇辨》所云:「长则下指宜疏,短人则下指宜密。」有些医者则认为,不必拘一寸九分之数,也不必讲究三指之疏密,只要确定了关脉,其前为寸,其后为尺,无论三指之疏密,皆不会有差错。如汪石山日:「揣得高骨,厌中指于高骨,以定关位,然后下前后两指,以取尺寸,不必拘一寸九分之说也。」这实在是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无独有偶,近人何希时亦日:「吾师程门雪先生,下指之法,在高骨定关之后,总以下指疏疏为劝。」足见古今一脉相承。总之,布指法,也仍然以高骨为准,定得关位后,三指之疏密自然有度。
5、勤修指甲医者应经常注意修剪指甲,使其长短适中,光滑圆润。指甲过长,一则影响指端的运用,如卢子由所批评的:「每见惜指甲之修长,用指厚肉分,或指节之下,以凭诊视者,真不谛,目生颈腋脾胁间矣。」二则,用力诊脉时,指甲可切人患者尺肤之中,有伤风雅。李延罡指出:「爪甲不可养长,长则指头不能取齐,难于诊脉,且沉取之时,爪长则按处必有深痕,在于闺阁尤为不便。」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脉诊指法之运指

运指是指法的具体运用,指法是对诊者三指,在诊脉时运动规律的总结。可以说,前人丰富的诊脉经验,都凝集在指法之中了。历代有关指法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1、举按举按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

医学百科 小儿脉诊基础介绍

由于小儿的生理与成人不同,所以历代医家对于小儿脉诊法的认识颇不一致。如小儿诊脉年龄,小儿诊脉时的指法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诊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

医学百科 脉诊的意义

在临床中,脉诊能够占到50%~90%,在《溯本求源》这本书里有记载。尤其是一些说不出症状来,或者是症状罗列很多,或者这个人症状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脉诊定性、定位、定程度、定势的「四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医学百科 经络与色脉诊学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

医学百科 浅说脉诊学习

  脉诊是中医的一部分,也是中医四诊之中最深奥的一个层面,这也是学习中医的一个难点,很多人学了一辈子的中医,对脉诊的运用却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新的突破,这是由于人的各种生理效应变化反馈都极其灵敏

医学百科 脉诊的起源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对历代脉法和今后脉学的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

医学百科 脉诊的部位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遍诊法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

医学百科 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来看,舌诊远远比不上脉诊。《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

医学百科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

医学百科 舌诊时脉诊的冲击(一)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诊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脉诊,专以舌诊辨证,虽然可以说是一种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