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脉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

Posted 扁鹊

篇首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脉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脉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

脉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等问题,是脉学中的一个学术色彩很浓的临床实际问题。对此在脉法的起源形成阶段亦即古代脉法阶段,已于有关各专题叙述过了。这里主要就《脉经》或说《脉经》以后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专题的讨论。
脉法出自医经家,见于《汉志》,谓:「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是,调百药齐和之以宜。至齐之德,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扁鹊是医经一派的代表人物,《汉志》医经家记载了《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在《史记·扁鹊传》中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再加上现传世的医经专著《内经》中以充分的「内证」,脉法之出于医经一派殆无疑义。经方家则不然,《汉志》说:「经方者,本草石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干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可见医经是以解剖为基础,脉法由医经而出是自然的,经方是以本草等药物的作用等为基础亦就无从出现脉法(至今民间草药医仍不诊脉)。仲景是经方家,但他打破医经经方的界限,撰用《索问》、《九卷》等书引进脉法而著《伤寒杂病论》,提出「平脉辨证」从而建立超临床医学体系。所谓经方亦就是医方,如诸子书亦可称经,书的各部分可有「经上」、「经下」、「内经」、「外经」等等,这与「内篇」、「外篇」等含义是相同的。古代的经是穿连典册书籍的绳子,是丝质的,如果是皮条就叫做「韦」了(后来变成了纬宇)。《汉志》经方有十一家之多。这个经字原没有神圣经典等含义(医经的经字亦是如此)。因此经方亦就是医方在使用中有效丽记录下来的册籍,目前可以见到的仲景以前的医方中,例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及其他如《流沙坠简》中的医简等,其中就不言脉。仲景以后的医方,例如《千金》、《外台》等书中所收的亦不言脉(言脉的都是仲景书的原文)。
根据以上的事实说明仲景引脉法到经方中来,但没有即时得到继承和推广。直到宋元时期医书专著日多,名家学者亦日出,脉证的结合应用才得到发展,但此时脉学成为专门之学与《内经》仲景时代的性质已不相同了,病、证、脉的结合使用成为了另外的一种形式。在脉的指标标准等方面虽较古代脉法有某些进展,但失去的却是脉证关系的不少具有辨证意义的部分,使两者的关系呈现「各自为政」,是相互配合而不是辨证地分析认识,尤其是对脉的认识和使用有很明显的僵化固定之弊。这个问题出自《脉经》之后,它对脉法有影响,对证候诊断治疗亦即病证的辨治亦有影响。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脉法的位置与应用

宋以来医学专著与专科著作日多,但是此时方书、脉书分成两个系列的形式已经定型,其中尤其是脉书以脉为主列出病证的形式的影响所及,在医书著作里亦多是论列证候治治疗而不及脉,亦以两个系列的形式出现。我们看朱元

医学百科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

医学百科 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后世脉法是起源于《脉经》的,由于《脉经》是以脉为主列出病证使脉法自成一个系列,在脉学上固然做出成绩,但它的这种形式决定了脉法自成一个系列,脉证关系变成简单的对应,它不是脉证合参综合分析病的机理而是在脉

医学百科 闻诊的重要意义

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而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

医学百科 脉诊的分类、方法与注意

分类1.遍诊法: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2.三部诊法: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太溪以候肾气

医学百科 气功与传统文化(下)

中庸致和:「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借鉴到气功领域后,就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气功中的和主要体现在它的操作与实际应用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静结合和形神。形与神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方

医学百科 色诊与皮肤介绍

色诊在《内经》一书中有较详尽的记载,多运用五行说,又称五色诊,然而色诊还包括其他部位的肤色视诊,如尺肤、视络等。色诊实际是视皮肤及络脉的色泽,皮肤及络脉的色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外在的色泽的荣夭润枯

医学百科 脉诊的理论依据

脉诊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

医学百科 脉图的历史

脉诊学中的脉象的图解,根据脉学发展应该在较早的时期就出现了,不过据目前的史料和资料,只能上溯到晋代,亦就是《脉经》。我国文字出于图画,到文字正式独立以后(最晚是殷商时代)图域仍在学术文化上起着实际的作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与临床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对中医学的重要贡献不仅体现在建立了丰富而完善的理论体系,还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应用内容。《黄帝内经》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原文及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