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色诊与皮肤介绍

Posted 血管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色诊与皮肤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色诊与皮肤介绍

色诊在《内经》一书中有较详尽的记载,多运用五行说,又称五色诊,然而色诊还包括其他部位的肤色视诊,如尺肤、视络等。色诊实际是视皮肤及络脉的色泽,皮肤及络脉的色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外在的色泽的荣夭润枯变化很大,这种变化在临床上具有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又是中医特色之一。
色诊取决于皮肤及血络《微循环系统》的颜色,由于皮肤色素的含量、血管的变化,角质层及颗粒层的厚度等影响,皮肤的颜色在各入不尽相同,与种族亦有关。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构成。真皮在表皮下方,是一紧密的纤维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两种结缔组织构成,使皮肤具有强度及弹性。除结缔组织处,真皮内还有血管、淋巴管、腺体:毛囊、毛发、神经感觉末梢等。皮肤因人而异,在儿童的皮肤中,网状纤维较为肥厚和模糊,胶原纤维柔软,不太透明,与网状纤维很相近似。但在老人的皮肤中,胶原纤维硬化及变性,网状纤维成为显著肥厚的纤维,弹力纤维使蛋白变性收缩成丝状。年龄的变化对皮肤组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表现在华色方面的改变在《内经》中亦有记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有「面焦」、「面始焦」的记载。
皮肤血管亦非常丰富,可以储纳人体血液总量的1/5,由身体内部分布到皮下组织的血管较粗,到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时,分支较细,成网状的血管深丛(真皮下血管丛)。血管垂直地上行至乳头层与网状层之间时,再分出细枝,构成皮肤的血管浅丛(乳头下血管)。又有很多的毛细管进入乳头内,由动脉性毛细管转入静脉性毛细管,渐渐融合成小静脉,与小动脉并行,静脉血管丛也在乳头下方及真皮下方,较动脉血管丛更密。皮肤的肌肉,主要是平滑肌,仅面部有少许表达喜怒情绪之横纹肌,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如受刺激会收缩。皮肤中的丰富的血管网、炎症,物理及化学性刺激都能引起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而使皮肤发红,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而使皮肤呈苍白色。血液流动缓滞时皮肤呈紫绀色。
中医色诊则是通过皮肤表皮的透明度以观察微循环的色泽和皮肤色素的颜色,微循环的色泽表现主要取决于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的多少,也取决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一般说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开放,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高时,皮肤色泽就表现红润,因为毛细血管网分布和开放数量的不同,所反映出的色泽也各异,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因此中医所反映的色诊主要在面部华色。
中医经络系统的皮部与现代医学之皮肤部位相同,尽管某些说法不同,但有其类似处。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因此称十二皮部,即经脉系统在皮肤的分区,皮部与络脉尤其是浮络的关系最为密切。由经脉、络脉形成人体纵横网络,加上皮部又形成面的分部。皮部、络脉、经脉形成整体的联结,这与现代医学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皮肤的联系颇相类似。人体内在病变通过经脉络脉的反映在皮部上是色诊的主要内容,经、络、皮部的整体联结,在《素问·皮部论》有很好的说明,如:「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人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腑脏也。」也进一步说明皮部与经络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医色诊以五色为主,青赤黄白黑五色与五脏五行相联系,《内经》中论述颇多,五色诊是以五脏为主,认为五色是五脏精微的外荣并与五行相合,提出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的论点。现以五色为例结合现代医学加以认识:赤色的出现:正常情况下色见红润,病理情况也可见赤色、心脏舒缩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内血红蛋白含氧量增高,皮肤浅层毛细血管网开放充血是出现赤色的主要原理。在毛细血管网分布丰富的部位如颧颊部尤其明显。
黄色的出现:黄色多由血液成分的改变,如低色素性贫血以及黄疸等。
白色的出现:寒冷刺激或其他因素导致小动脉收缩或毛细血管阿封闭,血流量减少,含氧血红蛋白减少均可出现白色。
青色的出现:青色多由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粘滞阻塞所致。
以上只是色诊与循环系统和血液理化成分改变对色诊的大致影响,但可以说明色诊与心血管内血液的循环或血液成分的密切关系。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来看,舌诊远远比不上脉诊。《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

医学百科 中医虚证察色诊病

察色,又称「色诊」。是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用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在中医四诊时往往起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人体的气血阴阳与反映于外的征象有密切的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篇》曰:「

医学百科 闻诊的重要意义

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而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

医学百科 缓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尺脉缓,脚弱下舯,小便难,有余沥。」《脉诀》:「缓主四肢烦满,气促不安。缓脉关前搐项筋,当关气结腹难伸,尺上若逢瘴

医学百科 弱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弱为虚为悸,寸弱阳气少,关弱无胃气,尺弱少血,足脉弱寸强,胃络脉伤。」《脉诀》:「弱者阴也。弱主气居于表,生产后客风而肿。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

医学百科 浮脉之相兼脉相关介绍

《脉经》:「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浮而滑者,宿食。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浮洪大者,伤寒。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浮而细滑,伤饮。浮洪

医学百科 槐花偏方治疗皮肤病,中医偏方有用吗

槐花其性味苦而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槐花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脆性、降低血压、抗水肿、抗炎等作用,下面介绍几组槐花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给大家。银屑病:炒槐花适量,研细末,

医学百科 经络与色脉诊学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

医学百科 单纯疱疹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单纯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中医称为热疮,多由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肺胃,蕴蒸肌肤而发。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皮肤黏膜交界处,自觉瘙痒,有灼热感。现介绍一则中药验方如下:取青黛、冰片各等份。两药

医学百科 治疗荨麻疹小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是一种以风团时隐时现为主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忽起忽退瘙痒不堪消退后不留痕迹。现介绍以下验方供读者参考。1.白杨树皮30g徐长卿30g败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