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厥阴阳邪热脉证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厥阴阳邪热脉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厥阴阳邪热脉证

24。阳邪热厥厥而热,消渴热气撞心疼,烦满囊缩舌焦卷,便硬尚任大承攻,四逆不分四逆散,咳加姜味下痢同,悸加桂枝腹痛附,下重薤白秘尿苓。
【注】阳邪,谓厥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厥,谓手足寒也。厥而复热,热而复厥,是为热厥。厥微热微,厥深热深也。消渴,谓饮水多而小便少也。热气上撞心疼,是火挟木邪而逆也。烦满,谓少腹烦满也。
囊缩,谓外肾为热灼,筋缩入腹也。舌焦卷,谓舌胎干焦而卷也。便硬,谓大便硬,尚可任攻,宜大承气汤。四逆,谓四肢厥冷也。不分,谓寒热之厥,疑似不分也,宜四逆散,疏达厥阴。其厥不回,再审寒热可也。或咳加生姜,五味子。下痢亦加,故曰同也。心下悸加桂枝。
腹痛加附子。泻痢下重加薤白。秘尿不利加茯苓。详少阴厥阴篇。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厥阴阴邪寒脉证

23。厥阴阴邪微细厥,肤冷脏厥躁难安,囊缩舌短胎滑黑,四逆当归四逆先,少满痛厥姜萸入,蛔厥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蛔闻臭,烦因蛔动乌梅圆。【注】厥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微细,厥阴阴邪脉也。厥,谓四肢

《医宗金鉴》 阳明热病脉证

8。白虎烦渴热阳明,汗出身热脉长洪,不恶寒兮反恶热,合柴兼见少阳经。【注】太阳已罢,而传阳明不传少阳,亦未入腑,其热渐深,表里俱热,为阳明经热病也。白虎热阳明,谓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病也。脉长洪,谓阳明之

《医宗金鉴》 太阴阳邪脉证

18。阳邪嗌干腹满痛,误下时痛大实疼,大承桂枝加芍大,脉弱芍大当审行。【注】阳邪,谓太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嗌干,谓咽干太阴热也。腹满痛,太阴有余证也。误下,谓误下邪陷太阴当分轻重也。时痛,谓腹有时痛,

《医宗金鉴》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

《医宗金鉴》 辨不可下病脉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注】此即前不可发汗之条。所谓关脉浮濡沉弱,

《医宗金鉴》 辨不可下病脉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注】此即前不可发汗之条。所谓关脉浮濡沉弱,

《医宗金鉴》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伤寒新愈,起居作劳,因而复病,谓之劳复。强食谷食,因而复病,谓之食复。男女交接,复而自病,谓之房劳复。男女交接,相易为病,谓之阴阳易,谓男传不病之女,女传不病之男,有如交易也。盖因其人新差,余邪伏于藏

《医宗金鉴》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注】浮而无力,濡脉也。沉而无力,弱脉也。浮中沉俱无力

《医宗金鉴》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注】浮而无力,濡脉也。沉而无力,弱脉也。浮中沉俱无力

《医宗金鉴》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

霍乱者,因风寒暑热,饮食生冷之邪,杂揉交病于中,正不能堪,一任邪之挥霍撩乱,故令三焦混淆,清浊相干,乱于肠胃也。表甚,则有头痛身痛,发热恶寒之证;里甚,则有呕吐泻利,腹中大痛之证;寒甚,则转筋厥逆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