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秘传》 (一)腹部中行(凡一十五穴)

Posted 《金针秘传》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金针秘传》 (一)腹部中行(凡一十五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针秘传》 (一)腹部中行(凡一十五穴)

1.鸠尾∶一穴,一名尾翳,一名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治心风惊痫发癫,不喜闻人语,心腹胀满,胸中满,咳逆数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浆不下。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心力。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针,不然取气多,不幸令人夭。针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可倍之,忌如前法也。
2.巨阙∶一穴,心之募也。在鸠尾下一寸。鸠尾拒者少,令强一寸中人,有鸠尾拒之,任脉气所发。
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针入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灸亦佳,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止。忌猪、鱼、生冷、酒、热面物等。
3.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当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治心中热烦,贲豚,气胀不能食,霍乱吐利,身热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风惊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气状如覆杯。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神验。
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其疾立愈。灸亦良,日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未愈更倍之,忌如常法。
4.中脘∶一穴,一名大仓,胃之募也。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纪者,上脘也。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霍乱,出泄不自知,心痛,温疟,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因读书得贲豚气上攻,伏梁心下状如覆杯,寒癖结气。针入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亦良,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忌猪、鱼、生冷、酒、面等物。
5.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壮止。
6.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癖块,脐上厥气动,日渐羸瘦。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可灸七七壮,至二百壮乃止。
7.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之所发。治腹坚如鼓,水肿,肠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胸不得息。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针,针水尽即毙。
8.神阙∶一穴,一名气合,当脐中是也。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禁不可针,慎如常法。
9.阴交∶一穴,一名横户。《素问》云∶在脐下一寸。任脉气所发。治脐下 痛,寒疝引少腹痛,腰膝拘挛,腹满,女子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可灸一百壮止。
10.气海∶一穴,一名脖 ,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漏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 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11.石门∶一穴,一名利机,一名精露。在脐下二寸,三焦之募,任脉气所发。治腹胀坚硬,支满,妇人因产恶露不止,遂结成块,崩中漏下。灸亦良,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妇人不可针,针终身绝子。
12.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治脐下 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溺,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可灸百壮,至三百壮止,慎如常法。
13.中极∶一穴,一名玉泉,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治五淋,小便赤涩,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疝瘕,水肿,贲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妇人断绪,四度针,针即有子,故却时任针也。因产恶露不止,月事不调,血结成块。针入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百壮,至三百壮止。
14.曲骨∶一穴,在横骨之上毛际陷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可灸七壮至七七壮,针入二分。
15.会阴∶一穴,一名屏翳。在两阴间,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治小便难,窍中热,皮疼痛,谷道搔痒,久痔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可灸三壮。

相关参考

《诸病源候论》 瘿瘤等病诸候(凡一十五论)

《幼幼集成》 发热证治歌(凡一十五首,共二十五方)

痘疮初起身先热,轻重吉凶何以别?热轻毒浅吉堪云,热重毒深凶可说。凡发热乍进乍退与微热者,其痘必稀而轻,毒亦浅,不必服药;若蒸蒸作热,烦躁昏眩,其痘必密而重,毒亦深,宜发表解毒托里,加味葛根汤。初逢热渴

《针灸甲乙经》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

手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一本下有行字)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二寸,外屈(一本下有出字)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一本下有留字)

《金针秘传》 (三)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四穴)

1.不容∶二穴在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脉二寸,直四肋端,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腹满癖,不嗜食,腹虚鸣,呕吐,胸背相行痛,喘咳口干,痰癖,胁下痛,疝瘕。针入五分,可灸五壮。2.承满∶二穴在不容下一寸,足阳

《金针秘传》 (二)腹部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

1.幽门∶二穴侠巨阙两傍各一寸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咳健忘,泄利脓血,少腹胀满,呕沫吐涎,喜唾,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可灸五壮,针入五分。2.通

《幼幼新书》 凡一十门

《诸病源候论》 痈疽病诸候上(凡一十六论)

《幼幼集成》 痘疹总略歌(凡一十一首,共一十五方)

痘虽火毒肇胚胎,不遇天行不见灾。郡邑若逢疵疠日,预施灵药解将来。凡痘疹之证,皆由父母胎毒蓄于命门之中。命门者,下极丹田也,为人身生化之源。或遇冬温,阳气暴泄,人则感之,触动相火,至春夏生长之时即发,传

《针灸甲乙经》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小肠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b]少泽[/b]者,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刺入一分,留二呼,灸一壮。[b]前谷[/b]者,水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

《针灸甲乙经》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

黄帝问曰︰手少阴之脉独无俞,何也?岐伯对曰︰少阴者,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为帝王,精神之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