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中湿怎么用?《伤寒六书》 风湿中湿

Posted 《伤寒六书》

篇首语:在学习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风湿中湿怎么用?《伤寒六书》 风湿中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风湿中湿怎么用?《伤寒六书》 风湿中湿

风湿,脉浮,先伤湿而后伤风也。其证肢体肿痛,不能转侧,额上微汗,恶寒不欲去衣,大便难,小便利,热至日晡西而剧,治法但微解肌。若正发汗,则风去湿在,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解肌用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白术防己黄 汤。不呕不渴,脉浮虚者,桂枝附子汤。湿多身痛,小便自利,甘草附子汤。烦渴,小便不利,五苓散。外不热,内不渴,小便自利,术附汤。缓弱昏迷,腹满身重,自汗失音,下利不禁,白通汤加白术,去甘草。身肿痛,微喘恶风,杏仁汤、人参败毒散通用。热而烦渴者,小柴胡加栝蒌。若误下之,小便必不利,可五苓散。
中湿,小便不利,大便自利,甘草附子汤、五苓散。大小便皆利,则与术附汤。身体痛,或鼻塞,小建中汤加黄 。

相关参考

中湿怎么用?《古今医鉴》 中湿

[b]脉[/b]经云∶脉浮而缓,湿在表也。脉沉而缓,湿在里也。或弦而缓,或缓而浮,皆风湿相搏也。又曰∶或涩或细,或缓或濡,皆可得而断。[b]证[/b]夫湿之为病,所感不同。有从外感而得之者,有从内伤而

《医学纲目》 一身尽痛为湿

痛而发黄为中湿,痛不得转侧为风湿。《活人》又以身痛脉沉为中湿,脉浮为风湿,亦通。治法见太阳病体痛门。

《伤寒六书》 小便不利(小便难附)

邪气聚于下焦,结而不散,甚则小腹硬满而痛,此小便所以不通。大抵有所不利者行之,所以渗泄也。若饮水过多,下焦蓄热,或中湿发黄,水饮停留,皆以利小便为先。惟汗后亡津液,胃汁干,与阳明汗多者,则以利小便为戒

中湿怎么用?《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中湿

中湿之证∶一身尽疼,重者发黄、关节烦疼、发热、鼻塞,时或腹满胀大、便利,脉沉而缓。以上中湿之证,先用双解散(五十四)微微汗之,次用五苓散(二十四)或淡渗散(二十五)、桂苓甘露饮(三十四)。曾用甘露饮不

《医学入门》 论类伤寒名义

曰伤寒、曰伤风、曰伤风见寒、曰伤寒见风、曰合病、曰并病、曰两感、曰中雾露、曰中暑、曰热病、曰晚发、曰痉。五种湿病∶风湿、湿温、寒湿、中湿、湿瘅。五种温病∶春温、风温、温疫、温疟、温毒发斑。附水证、黄证

《本草易读》 风湿身痛部九

中湿骨痛(白术第九,验方十七。)一身烦痛(白术第九,诸方三。)湿气身痛(苍术第十,验方九。)遍身痛甚(元胡三十八,验方三。)风湿走痛(牛胶三百九十五,验方五。)浑身骨痛(草鞋三百四十二,验方一。)历节

湿症脉候怎么用?《类证治裁》 湿症脉候

伤湿之脉细濡,湿热之脉缓大。浮缓湿在表,沉缓湿在里。湿脉沉细,与痉脉相似,而症不同,湿则身痛,痉则身不痛。弦缓为风湿相搏,身痛脉沉为中湿,脉浮为风湿,虚涩为寒湿,湿流关节,一身尽痛。脉沉而细,为中湿,

中湿怎么用?《杂病广要》 中湿

此门所收,系湿邪外犯证,如饮食郁为湿与内湿溢为肿者,自有其类,兹不录入。(伤寒广要所收论方,不敢重出,当并考。)[b]证候[/b]病者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小便秘涩,大便飧泄,自汗,腰脚冷痹,

头痛怎么用?《伤寒六书》 头痛

大凡头痛属三阳,乃邪气上攻也。太阳专主头痛,阳明、少阳亦有之。三阴络上不过头,惟厥阴循喉咙之后,上连目,系顶巅,故有头痛干呕,吐涎沫之证,却无身热,亦与阳证不同。虽然,风湿在少阴,湿温在太阴,其经从足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湿热发黄

《活人书》云∶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此名中湿。风雨袭虚,山泽蒸气,人多中湿。湿留关节,须身体烦痛,其脉沉缓,内中湿也。主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又云∶以寒湿在表不解,为不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