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书》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脉证

Posted 《伤寒六书》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六书》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脉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六书》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脉证

热盛而烦,手足自温,脉浮而紧.此伤风见寒脉也。不烦少热,四肢微厥,脉浮而缓,此伤寒见风脉也。二者为荣卫俱病,法用大青龙汤。然不可轻用,须风寒俱盛,又加烦躁,方可与之。一法以桂枝、麻黄汤尤稳,今改羌活汤。

相关参考

大青龙汤怎么用?《医述》 大青龙汤

大青龙证之不明于世者,许叔微始之作俑也。其言曰∶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大青龙治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三者如鼎立,此三大纲所由来也。愚谓先以脉论∶夫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是仲景互文见意处。言中风脉

《医学入门》 论类伤寒名义

曰伤寒、曰伤风、曰伤风见寒、曰伤寒见风、曰合病、曰并病、曰两感、曰中雾露、曰中暑、曰热病、曰晚发、曰痉。五种湿病∶风湿、湿温、寒湿、中湿、湿瘅。五种温病∶春温、风温、温疫、温疟、温毒发斑。附水证、黄证

《伤寒发微论》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

仲景论表证.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青龙治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此三者人皆能言之.而不知用药对病之妙处.故今之医者不敢用仲景方.无足怪也.且脉浮而缓者.中风也.故啬啬恶

《古今医统大全》 伤风见寒

外证是伤风,诊其脉则是伤寒,脉浮而紧者是也。其证恶风发热多烦,或手足微温。【解表】伤风见寒,脉似桂枝而无汗,病似麻黄而反烦躁是也,大青龙汤。脉若缓而有汗者,桂枝汤。脉紧不烦躁者,麻黄汤。

《伤寒六书》 汗下温正法

太阳伤风,自汗恶风,桂枝汤。伤寒,无汗恶寒,麻黄汤。阳明不恶寒反恶热,自汗者,大便难,大柴胡汤、小承气汤。汗不止者,胃汁干,急下之,大承气汤。无汗恶寒,升麻葛根汤。有汗脉迟,微恶寒,为表未解,桂枝汤。

用药法怎么用?《伤寒六书》 用药法

冬月正伤寒,用升阳发表汤。(即加减麻黄汤。)冬月伤风,用疏邪实表汤。(即加减桂枝汤。)春秋无汗,用羌活冲和汤发表;有汗,用加减冲和汤实表。夏月无汗,用神术汤;有汗,用前加减冲和汤。

《伤寒杂病论》 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面,则下阳明,甚则入脾;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中于侧,则下少阳,甚则入肝;病变不一,慎毋失焉。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

风湿中湿怎么用?《伤寒六书》 风湿中湿

风湿,脉浮,先伤湿而后伤风也。其证肢体肿痛,不能转侧,额上微汗,恶寒不欲去衣,大便难,小便利,热至日晡西而剧,治法但微解肌。若正发汗,则风去湿在,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解肌用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白术防己

《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伤寒见风脉,发热,自汗,或无汗。桂枝(二钱)白芍生姜甘草(炙)麻黄(各一钱五分)杏仁(十一个,去皮尖)大枣(二枚)上,水煎服。按∶此足太阳、手足太阴、手少阳经药。出太阳例,治风寒之剂也。夫仲景论已上

《冯氏锦囊秘录》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伤寒见风脉,发热,自汗,或无汗。桂枝(二钱)白芍生姜甘草(炙)麻黄(各一钱五分)杏仁(十一个,去皮尖)大枣(二枚)上,水煎服。按∶此足太阳、手足太阴、手少阳经药。出太阳例,治风寒之剂也。夫仲景论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