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寻源》 仲景六经辨证与内经热病论互异

Posted 《伤寒寻源》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寻源》 仲景六经辨证与内经热病论互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寻源》 仲景六经辨证与内经热病论互异

仲景六经辨证之法.与内经不尽相合.余尝深思之而不得其解.及读程郊倩伤寒后条辨.其贬驳叔和序例内.有一段入理深谭.殊为可采.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着一类字.见热病特伤寒中之一类耳.然类而不类.亦不类而类.盖同此六经.而病因之寒热有不同.如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类也.其不类者.恶寒与不恶寒也.二日阳明受之.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类也.其不类者.伤寒入胃.热病不入胃.入胃则不传故也.三日少阳受之.胸胁痛而耳聋.类也.其不类者.伤寒有往来寒热.热病但有半里之热.而无半表之寒也.伤寒三阴证.有寒热错杂之不齐.热病则但有热而无寒.四日太阴受之.则腹满嗌干.全不类.伤寒腹满吐利食不下之太阴也.五日少阴受之.则口燥舌干而渴.虽类伤寒少阴负趺阳之一证.而总不类.伤寒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也.六日厥阴受之.则烦满而囊缩.在伤寒烦或有之.而却不类.伤寒食不下下即吐蛔之厥阴也.似此剖晰精详.可称千古只眼.而吾更谓内经之言日数者.使人知其常.仲景之不言日数者.欲人通其变.学伤寒家.先须打破此疑团.于仲景法始有把握矣.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r~s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伤寒著作。八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深研仲景之学,历20余年着得此书。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

裘沛然 (二)六经与三焦不可分割

叶香岩倡“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病,须究三焦”之说,继而吴鞠通亦说:“伤寒论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论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以此作为划分伤寒与温病的理论依据。裘氏认为,

医学百科 什么是病证结合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是中医学固有的独特内容。《素问·热论》中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首先确定是由寒邪引起的热病,然后辨别三阴三阳经中何者受病。后世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都是遵循《内经

辨中风一怎么用?《伤寒寻源》 辨中风一

仲景书以伤寒命名.而首列中风.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则中风之为病.多由于腠理之疏.而后风邪得以易袭.故本论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

秦亮甫 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年第4期第28~29页摘要: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仲景先师《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及针药结合应用,就是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相结

医学百科 《伤寒论》的理论核心与实用价值(下)

开奠临床医学基础  对临床各科的论导《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及理法方药的规律,既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外、妇、儿及男科等疾病。就其内容而论,包括了心肺,肝胆,脾胃,肾与膀胱,大、小肠、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寻源》

伤寒著作。三集。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及六经

医学百科 《伤寒论》的理论核心与实用价值(上)

伤寒论》在我国中医药学术史上是一部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医经典著作。它继《内经》、《难经》等医学理论著作之后,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揭示出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坚

《伤寒寻源》 脉分阴阳死生论

门人问曰.仲景云.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世遂谓仲景之书.专主扶阳而抑阴.然与答曰.此阴阳二字.只须就表里虚实上讲.凡邪之中人.在表为轻.在里为重.出表为顺.入里为逆.阴病见阳脉.则里邪有出表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论》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