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露疳怎么用?《幼科心法要诀》 哺露疳

Posted 《幼科心法要诀》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哺露疳怎么用?《幼科心法要诀》 哺露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哺露疳怎么用?《幼科心法要诀》 哺露疳

乳食不节伤脾胃,羸瘦如柴哺露成,吐食吐虫多烦渴,头骨开张哺热蒸。先用集圣消积滞,继用肥儿甚有灵;若还腹大青筋现,人参丸服莫从容。
【注】哺露者,因乳食不节,大伤脾胃也。其证羸瘦如柴,吐食吐虫,心烦口渴,头骨开张,日晡蒸热,先用集圣丸消其积滞,再用肥儿丸调理其脾。若哺露日久,肚大青筋者,又宜攻补兼施,以人参丸主之。
[b]集圣丸[/b]
芦荟(微炒) 五灵脂(炒) 夜明砂(淘洗焙干) 缩砂仁 木香 陈皮 莪术 使君子肉 黄连 川芎(酒洗炒) 干蟾(炙,各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青皮(制,二钱)
上为细末,用雄猪胆二个,取汁和面糊为丸,每服一钱,米饮送下。
[b]肥儿丸[/b](方见脾疳)
[b]人参丸[/b]
人参 麦冬(去心) 半夏(姜制) 大黄(微炒) 黄 (炙) 茯苓 柴胡 黄芩 炙甘草 川芎 诃黎勒(煨) 鳖甲(炙)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以粥饮下,量儿大小与之。

相关参考

哺露疳怎么用?《中医词典》a~b 哺露疳

病证名。又称乳痨,《诸病源候论》名为哺露。指小儿因乳积成疳,面黄肌瘦,筋骨显露,时有低热。由脾胃虚弱,乳食不消,而致气血亏损所致。亦属脾疳的范围。治宜调理脾胃,并改进乳食。

哺露怎么用?《中医词典》a~b 哺露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①指哺露疳,多因胃弱所致。《幼科发挥》:“有胃热者,不能受乳而变化之,无时吐出,所吐不多,此名哺露。”治宜补益脾胃,用六君子汤加减。同时应注意调护,改进喂养方法。②即哯乳。详

哺露怎么用?《证治准绳·幼科》 哺露

〔汤〕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渐不能食,血气减损,肌肉不荣,柴骨羸露,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宜麝香进食丸(方见积癖)。〔曾〕哺露者,亦由乳哺不节,损于脾胃,脾胃损而饮食减,形容羸瘦,则脏腑之气不

哺露怎么用?《医学纲目》 哺露

□〔汤〕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渐不能食,血气减损,肌肉不荣,柴骨羸露,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宜麝香进食丸。(方见本条。)

哺露怎么用?《活幼心书》 哺露

积传疳后曰丁奚,哺露因而又得之,腹大青筋虫满肚,吐频泻数急调脾。

哺露第十怎么用?《幼幼新书》 哺露第十

《巢氏病源》小儿哺露候∶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也,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哺,脏腑之气不宣,则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婴童宝鉴》小儿哺露歌∶小儿哺露病羸,饥饱多伤损在脾,脏腑不

《圣济总录》 治小儿哺露

论曰哺露之病,与伤饱丁奚之病本同。皆本于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致气血减损,不荣肌肉,故柴辟羸露,谓之哺露,甚则腑脏之气不宜,苦热,是其候也。治小儿哺露,化肠胃食滞,疳气腹满发热。破积丸方木香(一两)青橘

《圣济总录》 治小儿哺露

论曰哺露之病,与伤饱丁奚之病本同。皆本于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致气血减损,不荣肌肉,故柴辟羸露,谓之哺露,甚则腑脏之气不宜,苦热,是其候也。治小儿哺露,化肠胃食滞,疳气腹满发热。破积丸方木香(一两)青橘

《古今医统大全》 丁奚哺露(第三)

丁奚哺露者,皆因脾胃久虚,不能克化水谷,以荣气血,故肌肉消瘦,肾气不足,渐致肉枯骨露。亦有胎中受病于母,手足极细,项小骨高,腹大脐突,或生谷瘕,是为丁奚。若往来蒸热,颅囟分开,吐乳吐虫,烦渴呕哕,是为

《证治准绳·幼科》 丁奚(疳胀异名)

巢氏云∶小儿丁奚病者,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若久不瘥,则变成谷。伤饱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种大体相似,轻重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