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

Posted 梅雨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

江淮流域气候的重要特征。

  每年春末夏初江淮流域均有一段雨量特别充沛,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较小的连阴雨时期。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俗称“梅雨”,又因此时多雨阴湿,物品极易受潮霉烂,故又有“霉雨”之称。

  对梅雨的气候特征,早在宋人苏东坡诗中已有记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竺可桢就对梅雨时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后中国气象工作者对于梅雨的形成、雨期的长短及反常等现象不断有所阐述。

  形成6月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也北移到北纬20°附近,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强大,而且青藏高原热低压建立,西南季风加强,但中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仍可常常南下,雨带多出现江淮流域,形成梅雨。

  雨期与特点梅雨时期的天气形势有3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梅雨形势持久稳定,雨量较集中,易造成内涝和水灾,如1931、1954、1969、1980年是长江流域较突出的多水年份;另一种是梅雨时期的形势很不稳定,系统变化快,雨区范围变动大,旱涝现象不突出;还有一种是整个6、7月里江淮流域不仅没有持续的大雨和暴雨,而且降水也不多或者很少,即空梅或少梅,易造成干旱,如1934、1958、1965、1978年就是空梅突出的年份。

  中国的梅雨主要指发生在湖北宜昌以东,北纬26°~34°的江淮流域。

  每年大致是6月中旬入梅(或称立梅),到7月上旬出梅(或称断梅),一般约持续一个月,但每年情况不一样,入梅早的可在5月中下旬,晚的可到7月初,前后可差40天,出梅早则在6月中旬,晚者在7月底8月初,前后差一个半月。整个梅雨时期并不是每天都是阴晦降水天气,而是阴雨一段时期,睛好一段时期。梅雨结束后,多雨区迅速北推至淮北地区及黄河一带,江淮流域的降水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增高,天气酷热而进入盛夏伏旱时期。

  对入梅、梅雨中断、出梅等至今标准不一。一般是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到北纬20°以北,同时雨带位置稳定出现在江淮流域,并参考青藏高原上空(东经80°)是否有副热带高压脊的建立,印度地区西南季风暴发与否及中国和日本上空急流强度是否发生剧烈的减弱和变动来作为梅雨的开始。

  梅雨期间的相对湿度很高,旬平均值为全年之冠,6月中旬~7月上旬都在84~86%。

相关参考

中国地貌(geomorphology of China)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

中国地貌(geomorphology of China)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

中国水产资源(aquaticresources of China)

中国水域广阔,水产资源品种繁多,总产量较高。  中国的水产资源大致可分为:  (1)鱼类,  (2)甲壳动物类,  (3)软体动物类,  (4)藻类,  (5)哺乳类。其中鱼类是水产资源中数量最大的类

中国水产资源(aquaticresources of China)

中国水域广阔,水产资源品种繁多,总产量较高。  中国的水产资源大致可分为:  (1)鱼类,  (2)甲壳动物类,  (3)软体动物类,  (4)藻类,  (5)哺乳类。其中鱼类是水产资源中数量最大的类

中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城市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在数量、职能、规模和分布上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变迁可分为下列3个时期:  封建社会以前中国最早的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农村居民点

中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城市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在数量、职能、规模和分布上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变迁可分为下列3个时期:  封建社会以前中国最早的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农村居民点

中国的寒潮(coldwave of China)

寒潮是中国冬半年(9月~翌年5月)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当聚集在高纬地区的强大的冷空气迅速向南移动并侵入中国时,常使沿途剧烈降温,并造成大风、雨雪等天气。中国中央气象台从全国大范围的角度出发,用日均温

中国的寒潮(coldwave of China)

寒潮是中国冬半年(9月~翌年5月)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当聚集在高纬地区的强大的冷空气迅速向南移动并侵入中国时,常使沿途剧烈降温,并造成大风、雨雪等天气。中国中央气象台从全国大范围的角度出发,用日均温

中国的台风(typhoon of China)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气旋性涡旋。中国南海北部、台湾海峡、台湾省及其东部沿海、东海西部和黄海均为台风通过的高频区。  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年均有20.2个,登陆7.4个(1949~1979年统计)

中国的台风(typhoon of China)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气旋性涡旋。中国南海北部、台湾海峡、台湾省及其东部沿海、东海西部和黄海均为台风通过的高频区。  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年均有20.2个,登陆7.4个(1949~1979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