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北齐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历史沿革

兴县,建制沿革变迁频繁。据史料载,兴县战国属赵,秦属雁门郡。西汉为汾阳县(治今岚县古城村)地,属太原郡。东汉,汾阳县废,汉灵帝、献帝时,为匈奴所据。三国、西晋属羌胡。十六国时,先后属前赵、后

赵、前燕、前秦、后燕。南北朝,属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属广州秀容郡(今岚县古城村)。

北齐始置蔚汾县,兴县旧志云:“置县于北齐,因县城地处蔚汾河谷之宽平处,故取名为蔚汾县。则兴县建置之始也”。据《山西省历史地名录》记:汉为汾阳地,北齐设蔚汾县,以县境有蔚汾河故名,属神武郡。开皇三年(583年)置郡属石州(今离石)。大业四年(608年)改蔚汾县为临泉县,属娄烦郡。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名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627年)改为合河县(因城下有岚漪河,西与黄河相合,故名)。时县城设在今兴县城西六十华里的裴家川口北梁。宋元丰年间,迁移到蔚汾水北设城,即今县城所在地。金时改为兴,属河东北路。元仍名为兴州,属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称兴县,隶太原府。洪武九年属太原府岢岚州。清雍正三年,隶保德州,八年复属太原府。辛亥革命以后,撤销了州府制,兴县属冀宁道。

民国十三年(1924年)裁道后,归山西省政府直辖。

民国二十六年(1940年)“晋西事变”以后,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兴县成为著名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属晋绥边区一专署。

1948年,属五寨中心区。

1949年9月,兴县专区成立,辖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偏关、神池、五寨、河曲、保德、岢岚十一县,专署驻兴县。

1952年兴县属忻县专员公署,1958年属晋北专员公署,1961年复属忻县专员公署,1971年归吕梁专员公署,2004年,归吕梁市。

相关参考

山西吕梁市交城县的历史沿革

交城县置县始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隋代县境北连娄烦郡,西北接离石郡,南邻西河郡,为太原郡西、西北、西南界地。唐天授年间,县境北邻太原府灵川县,南邻武兴县,东邻清源县,西南邻汾州隰城县,西邻石州离

山西吕梁市交城县的历史沿革

交城县置县始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隋代县境北连娄烦郡,西北接离石郡,南邻西河郡,为太原郡西、西北、西南界地。唐天授年间,县境北邻太原府灵川县,南邻武兴县,东邻清源县,西南邻汾州隰城县,西邻石州离

兴县(XingXian)

山西省吕梁地区辖县,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政府所在地。位于省境西部偏北,东倚吕梁山,西濒黄河岸。面积3122平方公里,人口22万。县府驻城关镇。汉为汾阳县地。北齐置蔚汾县。隋改名临泉县。  唐改称临津县

兴县(XingXian)

山西省吕梁地区辖县,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政府所在地。位于省境西部偏北,东倚吕梁山,西濒黄河岸。面积3122平方公里,人口22万。县府驻城关镇。汉为汾阳县地。北齐置蔚汾县。隋改名临泉县。  唐改称临津县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历史沿革

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属太原郡。东汉废。北魏永兴二年(410年)于汾阳县故治置秀容郡、县。永熙二年(533年)于今东村北十三公里岚城镇北置岢岚县和岚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历史沿革

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属太原郡。东汉废。北魏永兴二年(410年)于汾阳县故治置秀容郡、县。永熙二年(533年)于今东村北十三公里岚城镇北置岢岚县和岚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历史沿革

柳林县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归属赵国边邑离石。秦时属太原郡。汉时置西河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柳林县分属离石、蔺、隰城等侯国。元朔四年(前125年)置西河郡,属之。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废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历史沿革

柳林县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归属赵国边邑离石。秦时属太原郡。汉时置西河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柳林县分属离石、蔺、隰城等侯国。元朔四年(前125年)置西河郡,属之。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废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的历史沿革

据从文水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文水县就有人类定居。文水旧县志载:文水为古冀并之域,在唐虞时为冀州辖地;尧为唐候时都平陶(文水县平陶村)。后为并州辖地。文水之名由来,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的历史沿革

据从文水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文水县就有人类定居。文水旧县志载:文水为古冀并之域,在唐虞时为冀州辖地;尧为唐候时都平陶(文水县平陶村)。后为并州辖地。文水之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