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度《道间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黄公度《道间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黄公度《道间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1)

2、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

3、《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3)

4、包何《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4)

黄公度《道间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①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②。

【注】:①方寸:指心。②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景,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养蚕、麦收农事活动的摄入,给全诗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B.桑叶“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秋时节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特有的气候。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D.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整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

16.请简析该诗的情感变化。

【答案】1. B 16.①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颔联表达对梅雨时节忽干忽湿、乍暖乍寒天气的烦恼。②颈联写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谁能择”一句反问,隐隐露出失意的情怀。③尾联写诗人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不让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表明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B项,“初秋时节”错误,应为“初夏时节”。诗中作者用到了“花”,写“花枝已尽”,可见花期已过。“莺声”,用“老”形容,可见黄莺已经长成,属于暮春时节。“桑叶”已经稀少,春“蚕”将要进入眠期,可见已经是暮春初夏。“梅雨”提示了这是江南初夏的景色;“麦秋天”进一步引证了这是初夏时节。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枝已尽”用一“尽”字,写出了繁花凋落,春光消逝的景象。“莺”是报春的鸟,“莺将老”用一“老”字,说明雏莺渐长,啼声衰谢,春天已经归去。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

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由于时下时停,阴晴不定,天气便是忽冷忽暖。表达对梅雨时节忽干忽湿、乍暖乍寒天气的烦恼。

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

尾联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直抒胸臆,以地行仙自比,说明自己虽然粗裘粝食,但是内心依旧和悦顺从,怡然自得。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五言咏怀诗,主要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和心态。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颁联运用对比手法。“遍”表松茂鹤多,“稀”表访者稀少,两者对照写山居环境的幽静。

.尾联落在“归”字上,暗合其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意蕴相近。

D.夕照满山,柴扉紧闭,炊烟袅袅,人们采莲而归,无不流露出诗人闲适喜悦之情。

12.苏轼评价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作简要赏析。(分)

答案:

11.(3分)D【解析】夕阳满山,柴扉紧闭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12.(分)颔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2分)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3分)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3分)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元)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①,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杆,数尽啼鸦。

[注]①样:应作“漾”,抛、弄之意。

13.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A.《登高》杜甫

B.《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D.《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14.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用设问定基调B.托物寓情有曲折

.对偶和比喻兼用D.虚实结合揭真意

答案:

13.D14.D

包何《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唐】包何

郎官休怜迟日①,野老欢娱为有年②

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委地萦朱履,泉长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如烟

【注】①郎官休浣怜迟曰:郎官,指程员外;休浣,更按例休假;迟日,指春日。②有年:丰年。③绿钱:青苔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几处折花惊蝶梦”上“郎官休浣怜迟”句。

B.“数家电吐眠”上“老欢为有年”句

.联中“惊””两,用了以动静的手法。

D.颈联中写到藤蔓“紫朱履”,融入了人的情感。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

A.雄悲壮B.闲适清雅.哀怨凄婉D.平淡自然

1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答案:

12.(2分)

13.(2分)B

14.(4分)答案示例:“莺声不散柳如烟”一句,写程员外离开的时候,莺声萦绕不散,绿柳烟笼雾罩诗人不直接从程员外落笔,而是赋景物以深情,通过写黄莺绿柳不忍与程员外分别,来含蓄地表达他对东郊春景的喜爱和留恋,新颖别致,饶有余味。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