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齐物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白居易《齐物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白居易《齐物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1)

2、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2)

3、王涯《秋思赠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3)

4、文天祥《金陵驿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4)

白居易《齐物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物二首

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6.本诗题目来源于哪一家的思想?( )

A.墨家B.道家.儒家D.法家

7.对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绿蕙低数寸”的意思是绿蕙高度比青松矮了数寸。

B.“同生大块间”的“大块”是天地宇宙自然的意思。

.“冉冉孤生竹”的“冉冉”表现了竹叶的柔弱下垂。

D.“虽谢椿有馀”的意思是竹树虽然比不上椿树长寿。

.两首诗虽然都题为“齐物”,但是两首诗歌所表现的道理并不完全一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6.B

7.A

.第一首借助青松和绿蕙的长短是天定的,有命数的,不可改变的,来类比联想到人生的通达和困顿也是天定的,没有苦恼,表达作者知天命的观点;第二首借助竹没有椿树长寿却比槿花长寿,来表达作者知足的观点。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标题中的“齐物”,是春秋、战国时老庄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庄子的《齐物论》中。老庄是道家学派。

故选B。

7.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项,“绿蕙高度比青松矮了数寸”错误,这句话是分别叙述青松高百尺,而绿蕙只有数寸低,并不是绿蕙比青松矮了数寸。

故选A。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题。

对酒忆贺监①二首(其二)

李白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注]①贺监:贺知章。贺知章曾官至秘书外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归”“迎”二字精妙地概括贺知章回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

B.颔联写皇上赐镜湖一角给贺知章,主要是为了表现贺知章蒙受皇恩,荣耀无比。

.尾联融情于景,如幻似梦般的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时移世易的感慨。

D.本诗不事雕琢,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感却真挚饱满,令人动容。

1.请从艺术手法和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

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14. 选 尾联是直抒胸臆

1.①“空”字,徒劳之意,运用巧妙,故人已逝,荷花空自盛开,无人欣赏,写出时间永恒流逝,而荣华成空、生命不在的感慨,悲伤之情蕴含其中。(3分)

②运用对比手法,“人亡”与“故宅在”“荷花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友人贺知章的深深怀念之情和物是人非的悲慨,也为尾联的“凄然”蓄势。(3分)

王涯《秋思赠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4-1 题。

秋思赠远二首①

王涯

其一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

其二

厌攀杨柳临清阁, 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②边人不见, 拂云堆③畔战初酣。

注:①这两首诗是作者思念妻子之作;②暗用张敞画眉的故事,用来形容夫妻间的恩爱之情,或用来

形容女子的秀眉; ③拂云堆,在朔方,代征战之地。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诗第二句写诗人在梦里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两人仍处在别离之中,写梦幻兼诉 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

B.柳有“惜别怀远”之意,第二首诗首句“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诗人欲摆脱离思愁苦,自然厌之有理。

.芙蕖者,荷花也,第二首诗次句写碧潭中荷花开放,诗人悠闲于潭边,欣赏着清新明丽的景色,心情渐悦,不同于以乐衬哀的手法。

D.第二首诗第三句用张敞为妻子画眉之典,而诗人的妻子却不在身边,倍感伤怀;末句写边关多事,应以国事为重,极力摆脱思恋,恰恰表现思念之深。

1.第一首诗的末句“唯看新月吐蛾眉”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14.本句是乐景哀情,写出了离愁的懊恼缠人。

1.①乡书不见,唯见新月,诗人对月怀人,寄托对妻子的思念;

②诗人浮想联翩,那弯弯新月就象娇妻的蛾眉,写出诗人的情深意笃;

③一个“唯”字,写出了诗人不见亲人、无可奈何的怅惘,更加突出诗人思恋的愁苦;

④本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艺术美感。(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作者其它练习: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被押赴元都途径金陵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草合离宫转夕晖”与“孤云漂泊”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南宋朝廷沦亡了,诗人也漂泊无依了。

B. 颔联写山河依旧、人事已非,深刻揭露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情怀。

. 颈联“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诗人由芦花洁白如发联想到自己,寄寓了自己对青春不再的深切感伤。

D. 尾联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1. 本诗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1.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联通过描写。荒草离宫、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荒芜衰败的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2)用典。本诗多处化用典故。如“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道尽家国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啼鹃带血”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3)对比(反衬)。颔联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与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