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醉中对红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纵笔》《醉中对红叶》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纵笔》《醉中对红叶》阅读练习及答案(1)

2、《赠别》《无题》阅读练习及答案(2)

3、寇准《阳关引》阅读练习及答案(3)

4、杜甫《卜居》阅读练习及答案(4)

《纵笔》《醉中对红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7~19题。(共12分)

纵笔(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醉中对红叶

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注释:①宋哲宗元符二年,苏轼由惠州再贬至儋州(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此为其一。②杪秋,晚秋。

1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第一句点明自己晚年境遇:疾病缠身,衰老已至,倍感寂寞。

B.苏诗第二句写自己因饱经风霜而发须皆白,但仍保持喜悦的心情。

.白诗第一句写了深秋时的景象:树临寒风,秋风萧瑟,红叶凋零。

D.白诗第二句中的“长年人”意为“年长之人”,与“杪秋树”对仗。

1.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这两句借树喻人,下列诗句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李清照《临江仙》)

B.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D.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9.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和“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中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说明。(6分)

答案:

17.(3分)B 1.(3分)D

19.(6分)

答案示例:

相同点:都因衰老而感慨。“误喜朱颜在”与“虽红不是春”都包含着对衰老的无奈和伤感。(2分)

不同点:苏轼明知“小儿”之“喜”是误会,自己早已朱颜不在,但仍能一笑相对,调侃自嘲,冲淡感伤,传递出几分达观坦荡的心境。(4分。一笑对衰老(或误会),2分。对“笑”的内涵分析合理,如自我解嘲、豁达等,2分;如果认为此“笑”是苦笑或“带泪的微笑”,实质还是悲伤,也可得2分)

(意思对即可。没有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作者其它练习:

《赠别》《无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①“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

答案:

3.

(1)相同点:二者都是借物抒怀,所借之物都是“蜡烛”,表达的情感都痛苦的成分。(2)不同点:①杜诗,把“蜡烛”的“灯芯”比作惜别心,把“蜡泪”说成是“替人”垂泪,表达的情感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情。②李诗,已不仅仅拿“蜡泪”比痛苦,“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终身以随,至死不渝,表达的情感已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它可以包括一切的精神追求。

赠别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无题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寇准《阳关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阳关引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9.请简析上阙中“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的表达效果。

10.下阙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9.① “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 “烟光阔”“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动的塞外风光;③“波声咽”使用拟人手法,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10.①送别友人的不舍;②人生聚散的感伤;③离别之后的牵挂(思念)

杜甫《卜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

杜甫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①鸂鶒(xīhì),水鸟名,比鸳鸯大而色多紫,俗称紫鸳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卜居”意为选择居处,根据诗歌内容看,诗人选择的居处应该是为读者所熟悉的

B. 首联写出了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卜居”于此的原因。

. 颈联与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写景手法相似。

D. 尾联中“乘兴”紧承前文,表明诗人有了居所,了却了后顾之忧,要大展宏图。

1. 诗歌首联写到“林塘幽”,请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4. D

1. ①首联从草堂的地理位置的角度体现了“林塘幽”,浣花溪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②颔联从远离俗务(人)的角度体现了“林塘幽”,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是一种心灵的幽静。③颈联则从自然风光(物)的角度体现了“林塘幽”,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