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晚春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戴复古《晚春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戴复古《晚春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1)

2、王禹稱《暮春》阅读练习及答案(2)

3、李贺《竹》阅读练习及答案(3)

4、葛鸦儿《怀良人》阅读练习及答案(4)

戴复古《晚春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6题。

晚春次韵 戴复古

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

莺啼花雨歇,燕立柳风微。

世路多殊辙,人生贵识机,

低头饱一粟,仰首愧云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了诗人从醉酒中醒来但仍陷入深深的愁绪之中,“难”字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B.颔联视听结合,从听觉、视觉等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烘托了人物的悲伤之情。

.颈联转入议论,用“殊辙”喻人世间道路有多条,再指出人生的关键在于辩识清楚。

D.尾联将“饱一粟”与“愧云飞”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因才能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16.本诗“春归客未归”意蕴深厚,请简要赏析。(6分)

作案:

1.D(“从而表达了诗人因才能被埋没的愤想之情”分析错误,这里只是表明自己的理想被满足于现实生活的状态所淹没的惭傀之情,体现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反省)

16.①“春归客未归”写春已尽,自己身在异乡为“客”却不得归乡,用“归”与“未归”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想归不得归的惆怅乡愁。(3分)②两个“归”字回环往复,增添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回环之美,更强化了诗人归乡之心中愁肠百结的无穷愁绪。(3分)

王禹稱《暮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6题

暮春

王禹稱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罇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稱: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16.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3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能力。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

16.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感叹时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黄莺的啼叫声,被蝉凄厉的声音取代,更增添了这种悲伤;(2分)自己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只能白头空叹;(2分)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2分)

译文: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华易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作者虽有报国之志,但年事已高,想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何必需要别人的劝酒,作者也只能借酒消愁,再赏满地残花或许更可尽暮春之欢。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屡遭贬谪、报国无门、青春已逝的慨叹。

作者其它练习:

李贺《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

李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②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且一生郁郁不得志,英年早逝。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二句,俯看竹子倒映水中、水波荡漾,仰观竹影凌空而上,一片生机。

B.三、四句写竹林小径所见,笋尖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被青苔遮住,环境十分幽雅。

.诗的前四句写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为后面诗人直抒其志作了充分铺垫。

D.后四句转换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寄寓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

1.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3分) (“直抒其志”错,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

1.(6分)

(1)同意。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拔向上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感。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自信中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

(2)不同意。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所以是明“喜”实“愁”,以乐见衬悲情。(可以任选观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葛鸦儿《怀良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良人

[唐]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19.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20.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该诗的写作特色。

答案:

19.生活贫困、离散独居的思妇形象。

20.①外貌、服饰描写。鬓云散乱,头戴荆条发钗,身穿嫁时布裙,足见贫困寒俭,极写夫妻离散后的辛酸。②起兴手法。以“胡麻好种无人种”兴起,“正是归时底不归?”与诗题“怀良人”正合。③语言朴实生活化。全诗皆用劳动生活的语言,朴实无华,更显思念之情真意切。

作者其它练习: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