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赴京留别乡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高启《赴京留别乡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高启《赴京留别乡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6题。
赴京留别乡书①
高启
几向江头买去船,自嗟行计日留连。
风流已遂明诗志,岁月空惊壮士年。
捧檄敢期囊颖出②,着鞭肯向驿程先。
东华叨列仙班入,五色云中观九天。
【注】①明洪武元年,诗人受召入京任翰林编修,修《元史》,此诗为离开家乡时所作。②《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毛遂自荐说:“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几向”“留连”写出诗人即将远离故乡,内心充满不舍与眷念。
B.“空惊”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自身功业无成的感慨。
.尾联运用浪漫主义的写法,描绘出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D.整首诗情感基调前后一致,语句伟丽,浓墨画描,语言雄浑刚健。
16.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D
16.略
寇准《阳关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阳关引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9.请简析上阙中“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的表达效果。
10.下阙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9.① “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 “烟光阔”“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动的塞外风光;③“波声咽”使用拟人手法,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10.①送别友人的不舍;②人生聚散的感伤;③离别之后的牵挂(思念)
杜甫《卜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
杜甫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①鸂鶒(xīhì),水鸟名,比鸳鸯大而色多紫,俗称紫鸳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卜居”意为选择居处,根据诗歌内容看,诗人选择的居处应该是为读者所熟悉的
B. 首联写出了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卜居”于此的原因。
. 颈联与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写景手法相似。
D. 尾联中“乘兴”紧承前文,表明诗人有了居所,了却了后顾之忧,要大展宏图。
1. 诗歌首联写到“林塘幽”,请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4. D
1. ①首联从草堂的地理位置的角度体现了“林塘幽”,浣花溪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②颔联从远离俗务(人)的角度体现了“林塘幽”,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是一种心灵的幽静。③颈联则从自然风光(物)的角度体现了“林塘幽”,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
《大林寺桃花》《塞下曲》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请联系选文的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4分)
答案:
《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1分)体现高下差异影响了物候现象。(1分)
《塞下曲》: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1分)体现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影响了物候现象。(1分)
作者其它练习: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