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盘石寺留别成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温庭筠《盘石寺留别成公》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温庭筠《盘石寺留别成公》阅读练习及答案(1)

2、《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

3、李东阳《游岳麓寺》阅读练习及答案(3)

4、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练习及答案(4)

温庭筠《盘石寺留别成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盘石寺留别成公①

温庭筠

槲叶萧萧带苇风,寺前归客别支公②。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

悠然旅榜③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④同。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归乡途中,离开盘石寺告别寺僧成公之作。②支公:支遁,东晋高僧,玄言诗人。③榜:船桨。④偈:佛经中“半偈”为两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内涵丰富:点明了别离之事、别离之地、别离之人,透露出惜别之情。

B.首句以萧萧秋景起笔,开篇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照应题目。

.尾联上句写诗人在客舟频频回首,朋友间的深情于细节描写中展露无遗。

D.尾联下句展望未来,惋惜不能再和成公于松窗之下联句赋诗,满腹遗憾。

1.本诗中间两联写景独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答案:

14.BB项,“首句”错误,应为“首联”。既然开篇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那么文中的人物“支公”,在首联第二句才出现,所以说“首句”错误。其他三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1.①色彩渲染:河岸边降霜如雪,芦花初绽也如雪白;枫林经霜,一夜尽红,一白一红,色彩鲜明,写出了深秋明丽的景象。②高低结合:“苑水连空”“雪花初白”为低处之景,“天云压塞”“霜叶尽红”为高处之景,高低结合,画面丰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独具特色,需要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然后重点把握诗歌中间两联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写出了河岸边降霜如雪,芦花初绽也如雪白;枫林经霜,一夜尽红,一白一红,色彩鲜明,写出了深秋明丽的景象,显得色彩渲染;领联“雪花初白”为低处之景,“霜叶尽红”为高处之景,“天云压塞”为高处之景,“苑水连空”为低处之景,高低结合,画面丰富。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 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 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D. 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1. 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答案】

14.

1. 比喻写景,新奇贴切。林间佛寺如同退了颜色的画;水面上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棋盘。远近结合,营造氛围。颔联先写近处的佛寺处于阴沉的天色中,再写远处的架田稀稀落落。颔联整体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映衬出诗人的恬淡心境和闲情逸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项,“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错误,作者并无愁绪,而是对这种清寂的景色十分喜爱,认为与他的心境相符。

故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景物描写技巧的能力。诗歌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颔联意思是: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

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近处的寺院,远处的天地,属于远近结合。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夫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李东阳《游岳麓寺》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岳麓寺①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永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鷓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②僧:此指僧寺。③鹧鸪:鸟名。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1.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为眼前实景”不正确。从诗意及下文“落日”看,“四山风雨一僧寒”为想象,属虚景:置身于万树松杉的环抱之中,诗人不由驰骋想象:当风雨如晦之日,这座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啊。)

1.这是诗人登临岳麓寺的所见所闻所感:凭栏远眺,仿佛蓟北湘南俱收眼底;鹧鸪声声,令人倍觉孤独。表达了诗人独游无侣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即将告别故乡、返回京城时的留恋伤感之情。6分)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D.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16.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答案:

1.项,“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错误,作者并无愁绪,而是对这种清寂的景色十分喜爱,认为与他的心境相符。

16.①比喻写景,新奇贴切。林间佛寺如同退了颜色的画;水面上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棋盘。②远近结合,营造氛围。颔联先写近处的佛寺处于阴沉的天色中,再写远处的架田稀稀落落。③颔联整体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映衬出诗人的恬淡心境和闲情逸致。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