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

Posted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1)

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1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插艾叶,有的地方还赛龙舟。这天就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著名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传说屈原因为报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悲愤跳江。人们知道后急忙坐上小舟,赶去屈原自尽的江面上打捞他;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人们不断地往江中撒糯米团子;还不停地往江里倒雄黄酒,好让凶猛的蛟龙醉得头昏眼花,不至于伤害屈原。自此以后,屈原跳江的这一天成了端午节,也有了人们包粽子的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刚好看见外婆在包粽子,只见外婆三下五除二,一个完美的四角粽子就包好了。我也跃跃欲试,学着外婆的样子包了起来。我先用粽叶做了一个三角包,放进一小把糯米,挖个小坑,再放一块酱油腌制过的瘦肉,加几颗板栗,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裹上粽叶,正当我用绳子捆绑粽子的时候,“哗”的一声全散了。

外婆赶紧过来教我。我跟着外婆的步骤,总算“绑”了一个粽子。当我悄悄地把我的粽子和外婆的粽子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一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的粽子咋一个像样的角也没有呢?“不就是个光头强吗?”我自嘲道。

可我并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按照外婆教的,一步步地学,一步步地做,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坚持,最后终于包出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四角粽,耶!我成功了!

包粽子虽然困难重重,可也其乐无穷啊!当我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时,心中美滋滋的。明年的端午节,我还要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因为我喜欢端午节,喜欢那种幸福的味道!

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2

我的家乡在铅山,这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习俗非常多,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端午习俗吧。

粽子飘香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异常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3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4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高三关于端午节的语文作文5

想起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我垂涎欲滴啊。因为它太好吃了!这不,又要到端午节了,好想吃粽子啊~不禁让我回忆起去年过端午节了。

依稀记得那天天有点阴暗,一个大好节日就被这天气给破坏了,真叫人惋惜。

一大早,我妈妈就在客厅里“河东狮吼”了。还没等我吃完早饭,老妈就“扯”着我到菜场去买一些粽子叶啊,糯米啊,猪肉啊,腊肉啊……准备就绪后,我们终于开始包粽子啦!

说来也怪,妈妈包出来的粽子又快又好,粽子好像有灵性一样;妈妈似乎好像有魔法一样;不出一分钟就包出一个;在妈妈手中好像在跳舞一样;而我呢,包了半天都没包出一个,而且,我包的的全部都散散的,扁扁的,跟没吃饭一样,跟泄了气一样,有的都漏啦。连我都觉得有够烂,不对,是又丑又烂!!!气死我也!

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粽子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房间。我肚子里的馋虫立刻就被勾了起来。不一会儿,垃圾桶里便多出了五片粽子叶。嘻嘻——

品尝完了好吃的粽子,电视里正在直播精彩激烈的龙舟比赛。加油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点实力和我家都热闹无比,其乐融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听老师忿忿地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了。作为炎黄子孙。真有点坐不住了。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相关参考

关于高考语文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便会沮丧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12年的语文越学越烂,到头来白学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苦读12年寒窗,到头来一无所获吗?显然,不可能,也不

木槿花之美 高三作文

关于“美”的本质,我一直不太清楚。今年六月份的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美”,我没能写出来。我本想写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关于美德的,可怎么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好久的,我陷入了窘困。后来,这件事情渐渐淡忘了...

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端午节的起源500字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华三大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近年来高考的命题一直在进行改革,而语文命题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准确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如何进一步体现对中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总体思想仍然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

高三语文组工作总结

...。大家知道工作总结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三语文组工作总结1主要举措《时代风》专人编辑《时代风》资料编辑是本备课组的一项尝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其...

高三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高三语文将进酒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将进酒说课稿,欢迎大家...

高三理科女生如何从514分提高到625分_高三励志

高三理科女生如何从14分提高到62分(三) 语文算是我高考中最意外失常的一科,但平时我的语文非常好,除了作文离题的情况之外……高一到高三上学期,每次都是全班第一。语文这一科考试的特点:高分不容易,低分也低不...

高三上语文教学计划

高三上语文教学计划1一、第一阶段复习(20xx年月—20xx年元月中旬):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一)教学指导思想1.新教材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2.本阶段复习应以第一至五册教材为重点,复习...

高一语文叙事作文范文

高一语文叙事作文范文1高三是什么?有人说,高三是一部传奇的小说,叙述者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有人说,高三时一篇抒情散文,书写着考生们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人说,高三是一册悲壮的史书,记载着创业者的艰难坎坷。一千...

高三语文老师寄语

高三语文老师寄语1致奔赴在前程路上的学子们:当你还在犹豫徘徊时,时间已从你的指尖溜走;当你还在闲聊惬意时,机会正与你一点点远离。所以,只有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不是成功远离你,而是你无视成功的机...

也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高三作文800字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或许是古典国学,或许是外国文学,或许是说话艺术,或许是职业需求。也正是因为它的无处不在,才赋予语文学习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语文素养...

期中语文状元:我对语文学习的一点认识_高三励志

期中语文状元:我对语文学习的一点认识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在语文这个学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就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学语文的经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古今中外...

高三临考指导周记周记作文

吃透评分细则【考纲解读】见《江苏省2007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实例借鉴】以200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为例。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2013届高三复习备考语文阅读材料之历史名人素材

2013届高三复习备考语文早读材料之人物素材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

抓好课堂教学 提升语文素养 高三作文9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送进了学校,学习拼音,学习汉字来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轻视,也就出现了偏科现象,每次语文成绩变成了自己每次前进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