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晚次乐乡县》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陈子昂《晚次乐乡县》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陈子昂《晚次乐乡县》阅读练习及答案(1)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阅读练习及答案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1)诗歌题目中的“次”作何解?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此诗风格笔法粗犷、直抒胸臆,与诗人的另一首《登幽州台歌》写法风格相同。

答案:

(1)“次”指旅行途中短暂停留.思乡的事由:异乡孤征.

(2)D

解答(1)次的意思是旅行途中短暂停留.本诗开篇写故乡遥远无际,进而写“日暮”、“孤征”,在叙事中点明了“孤征”是思乡的原由.

(2)《登幽州台歌》写法粗犷、直抒胸臆,本诗则恰恰相反,笔法细腻,情景交融,所以D错误。

(1)请结合全诗,评析颈联中“断”或“平”字的妙处。(4分)

(2)尾联“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1)“断”“平”二字写出了夜色的浓重,荒烟不是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缕缕荒烟和参差古木原是孤征途中的一丝安慰,却也被夜色吞没。这样写,又将诗人的乡愁推进了一层。(只鉴赏一个字即可)

(2)“如何此时恨”是直抒胸臆,“噭噭夜猿鸣”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简析

《晚次乐乡县》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愁.全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译文: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