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相关tags:
中山陵名词解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又名钟山)中茅峰南麓。系孙中山陵墓。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依其生前归葬紫金山遗愿,1929年6月1日,其遗体由北京运南京,安葬于此。陵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于1926年1月兴工,至1929年春建成。陵墓建筑群平面呈“自由钟”形,傍山而筑,由南往北层层升高。主要建筑有祭堂、墓室、碑亭、墓道等,占地面积八万平方米。整个陵园面积三千多公顷。墓室海拔158米。从墓道到墓室,平面距离700米,高低相差约70米,共392级石阶。陵墓正南端为半月形广场,陵园大道横贯其间,西通明孝陵,东达灵谷寺。上广场北面石阶,为四楹三门石牌坊,上刻“博爱”二字,故称博爱坊。坊后为长约480米、宽约40米的墓道。陵门以蓝琉璃瓦覆顶,额刻“天下为公”四字。门后为碑亭,中立高约9米的花岗石墓碑,竖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三行碑文。越碑亭而上为大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有拱门三,分别刻“民族”、“民权”、“民生”门额。“民权”门嵌孙中山书“天地正气”直额一方。祭堂为斗式藻井顶,中立孙中山白色大理石刻坐像。像高5米,高额广颐,着长袍马褂,手持书卷。像座四周刻有六幅描绘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浮雕。祭堂四壁为黑色大理石,上刻孙中山遗著《建国大纲》全文。堂后为墓室,有门两重,门额上分别刻“浩气长存”与“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顶似覆釜,中央一个圆形大理石圹,直径约4.3米,内置孙中山着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像座以下5米深处以美制铜棺葬孙中山遗体。陵墓附近尚有中山植物园、行健亭、音乐台、光华亭、仰止亭、流徽榭、藏经楼、革命历史图书馆、桂林石屋、永慕庐、温室、永丰社等辅助或纪念性建筑。1961年3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嘱,骨灰安于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合墓的东侧。为何没有提出与合或附葬于中山成为后人评说的话题。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些历史资料为您揭开这一谜团。> 龄与在反
中文名:孙文 外文名:SunYat-sen 别名:中山、逸仙、载之、日新、中山樵 国籍:中国(晚清、中华民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香山县(即中山市) 出生日期:1866年11月
孙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谱名德明),字载之,号逸仙,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世。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出生在广东香山县永宁乡大宇都(今中山市翠亨
简介中山王厝,中山国国王,中山成公之子,在位时间大概在前328年至约前308年之间。生平五国相王公元前334年齐、魏于《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国称王,接着,中山国王厝与魏、赵、韩、燕五国也相继称
人物生平中山成王(公元前370—前328),是中山桓公的儿子,11岁时(公元前360年)被立为太子。是桓公复国后第二代中山王。公元前353年中山桓公病逝,传位成王。成王即位后,继承桓公的治国策略,勤于
生平中山桓公,为战国中山国君主之一,中山国第三任君主,他为中山武公儿子,承袭中山武公的政权。前406年,为魏将乐羊所灭。约前381年左右复国,初定都於顾,後迁於灵寿,於南方修筑长城以抵御赵国。在位约4
生平中山桓公,为战国中山国君主之一,中山国第三任君主,他为中山武公儿子,承袭中山武公的政权。前406年,为魏将乐羊所灭。约前381年左右复国,初定都於顾,後迁於灵寿,於南方修筑长城以抵御赵国。在位约4
孙中山的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年代里,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今天,中国各地的许多道
百科上有比较详细的中山市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中山市市区一角中山市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中山人杰地灵,风光古朴而自然。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中山跻身广东“四小虎”之一的经济地位。中文
中山王一开始所指的是中国的古代地方名称,是指中国中山王和琉球中山王。后来汉景帝刘启封其庶子刘胜为王称为中山王。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