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

相关tags:

郭守敬名词解释:中国数学家。元代人。生于元太宗三年 (1231),卒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祖父郭荣通晓五经,对数学和水利都很有研究,并与元世祖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为友,经常在一起探讨学术问题。郭守敬自幼受家庭亲长熏陶,喜欢读书。后被祖父送到刘秉忠处学习,与王恂为友,攻读天文历法、数学和水利。1263年任银符河渠副使,后任过都水监、工部郎中、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等职。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改历,郭守敬与许衡、王恂等人负责工作。他创制多种天文仪表,建立天文台进行大规模天文观测,推算精确的回归年长度,经过4年努力,于1280年制成《授时历》,翌年颁行时,许、王二人均已逝世,新历最后清稿、定稿等工作都是郭守敬独立完成的,因而该历常冠以郭守敬的名字。其数学贡献主要有名词解释:与王恂共同创立“招差术”,用以计算太阳在黄道上的逐日速度和它在黄道上的径度,这种等间距三次内插法由朱世杰进一步发展,成为宋元数学的杰出成就之一;在黄赤道差和黄赤道内外度的计算中创用弧矢割圆术,他将解法列成公式,给出详细证明,与现代球面三角学的计算方法相当。郭守敬完成天文历法著作共计14种105卷,还制成简仪、浑天象、日月食仪等天文观测仪器数十种。此外,他长年致力于河工水利,提出并主持完成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