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
相关tags:
戒律名词解释:佛教用语。泛指佛教为出家、在家信徒制定的各种行动规范。从总体看可分两大部分名词解释:一为“止持戒”,功能为止恶防非,要人“诸恶莫作”,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饮酒等。一为“作持戒”,功能为修护善业,要人“众善奉行”,如关于安居、自恣等各种行动规则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抄》卷上一谓名词解释:戒律可分为四名词解释:“一者戒法、二者戒体,三者戒行,四者戒相。言戒法者,语法而谈,不局凡圣,直明此法,必能轨成出离之道。……二明戒体者……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领纳在心,名为戒体。三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检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于前。名为戒行。四明戒相者,威仪行成,随所施造;动则称法,美德光显。故名戒相。”佛教认为戒律是趋向涅槃的重要依据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