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
相关tags:
道德感名词解释:伦理学用语。指人内在的可以辨别善与恶、正确与错误的情感。为17、18世纪伦理情感学派所用。英国莎夫茨伯利认为道德感是一种特别的情感反应,它对德行的感应与对艺术中的美的感应相似。一种行为通过道德感的检验可以表现出它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和谐。亚当·斯密把道德感与人的良心或义务联系起来,认为由于同情与仁慈的普遍本性,人会经常检验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公正的旁观者的客观标准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达到行为的正确。这种社会交往中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就形成义务的要求,经常以道德命令式来要求自己行为的正确,这就是道德感,而道德的命令式或义务是道德感的内容。哈奇生认为道德感通过经验的概括形成,不能由理性产生,可以通过教育、习惯和范例而得到加强,但一旦形成,它就可以辨别行为的善恶,并在行动中表示赞同或反对。而来源于自爱的行为则为道德上无法区别,人既不能表扬它,也不能谴责它。哈奇生从道德感出发,提出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从而成为功利主义的先驱者。休谟认为理性应当服从于感情。他继承了道德感的思想,并把它与功利的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快乐与痛苦不是个人的愉快与不愉快,而是是否有助于社会安宁。认为只有对公共利益和功利的反思才能产生道德上的善恶判断。由于把有用性的功利观点引入道德感的概念,就使这个概念的内涵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