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

相关tags:

《仪礼》名词解释: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春秋战国时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儒家经典之一。十七篇。《史记·儒林列传》名词解释:“《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汉书·艺文志》名词解释:“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一说是周公制作;一说为孔子订定。近人有根据书中的丧葬制度,结合出土器物进行研究,认为成书在战国时代,为战国儒家的著述,经汉儒编定。1959年,在甘肃武威发现《礼》汉简多篇。注释有东汉郑玄《仪礼经》、唐贾公彦《仪礼义疏》、清胡培翚《仪礼正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