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
相关tags:
五常名词解释: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有多种含义。(1)指五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即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名词解释:“夫仁、谊(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并用以配合“三纲”,构成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道德规范体系。参见“三纲五常”。(2)指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五种道德规范,亦称“五典”。《尚书·泰誓》名词解释:“狎侮五常。”唐孔颖达疏名词解释:“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3)即“五伦”。
相关tags:
五常名词解释: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有多种含义。(1)指五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即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名词解释:“夫仁、谊(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并用以配合“三纲”,构成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道德规范体系。参见“三纲五常”。(2)指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五种道德规范,亦称“五典”。《尚书·泰誓》名词解释:“狎侮五常。”唐孔颖达疏名词解释:“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3)即“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