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运动
相关tags:
新生活运动名词解释:亦称“国民生活革命的运动”。中国蒋介石1934年在江西南昌为复兴封建伦理而发起。自述其因名词解释:“一方面要剿匪,一方面更要使江西成功一个复兴民族的基础”,以求“风动全国各省”。声称据“现代各国教育的精神所在”,“再证以我们中国传统的立国精神”,推行一种“合乎礼义廉耻,适于现代生活”的“新事业”、“新风气”(《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讲演》)。理论上确立了“复兴固有道德”的宗旨,又以孙中山“心理建设之补充实施办法”相标榜,强调要用社会教育的方式使一般国民日常生活能够“‘整齐、清洁、简朴、勤劳、迅速、确实’,达到军事化、生产化和艺术化三个目标”(《心理建设之要义》)。以为“生活即是人生一切活动之总称”,应“以中华民族固有之德性——礼义廉耻为基准”,解释说名词解释:“循规蹈矩,谓之礼”;“舍己济人,谓之义”;“安分守己,谓之廉”;“刺激奋发,谓之耻”(见贺衷寒《新生活运动的意义》)。四者为“国之四维”,又“直接表现于衣、食、住、行中”,使“资料之获得”,“品质之选择”,“方式之运用”,皆合乎四维之德,就可以纠正所谓“乱邪昏懦、陷溺沉迷之风”,“一变其旧有生活之趋向”,“求国民之生活合理化”(《新生活运动纲要》)。强调唯此“我国乃得创立新生命之基础”(《新生活运动之中心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