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

相关tags:

加里宁名词解释: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教育家。1898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曾参加1905年的俄国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当选俄共(布)中央委员。1925年当选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历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职。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初期,它以通行的心理上的原则的形式而存在,对民族、家庭关系、男女关系和日常生活产生广泛的约束力。自从人类社会分化为阶级、出现国家后,道德就成为阶级的道德。无产阶级道德是在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斗争中萌芽、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与政党的宣传鼓动工作,促进了无产阶级道德的发展。指出,对本阶级的忠诚、纪律性、相互支援、斗争中的自我牺牲行为、组织性等,是无产阶级的基本的道德品质。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爱国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的对立,劳动的崇高价值等伦理问题。提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指出名词解释:社会主义苏联只有一个目的——人民的福利,一切行动都指向这一崇高的道德目的。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确立人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完全平等,在各方面发展人民的宝贵品质和能力,谋求全体劳动人民的幸福。反对法西斯主义仇视人类的思想,提倡崇尚人道,主张教育青年具有高尚的、人性的、真正人道主义的情感。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抱有高尚的生活目的,即为人民的利益而生活,没有崇高的社会目的的人生是空虚的、幻灭的。指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是名词解释:培养人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集体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有高度学识,有组织才能,遵守劳动纪律、勇敢顽强、诚实正直、富于创造性和自我牺牲精神;有崇高的生活目的;有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感等,还对如何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见解。其伦理思想代表了40年代苏联道德理论的水平,对苏联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论共产主义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