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林斯基
相关tags:
别林斯基名词解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评论家、哲学家。1829—1832年为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生,因写作反对沙皇政权的剧本而被开除。1833年起,先后为《望远镜》、《莫斯科观察家》、《现代人》等杂志撰稿或任编辑。1839年加入《祖国纪事》,主持文艺批评栏。毕生以文艺批评活动反对沙皇制度,1847年发表的《给果戈理的信》,集中表达了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9世纪30年代,曾成为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信徒,并一度(1837—1839)产生过“同现实妥协”的思想。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反对俄国和西欧唯心主义观点的斗争中逐渐成为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发展了罗蒙诺索夫和拉吉舍夫的唯物主义,不承认有任何超自然的东西的存在。认为精神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他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认为真理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对象的一致。力图用唯物主义精神去理解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认为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过渡是一切事物确定不移的规律,发展的源泉在事物本身内部,新东西的产生总是旧东西的否定,现代社会的阶级斗争是建立没有贫富之分的新社会的手段。早期在道德思想上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抗议和调和的矛盾倾向,相信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强调社会应当为个人服务,改造社会的基础就是为了个人利益。后期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主要著作还有《文学的幻想》(1834)、《智慧的痛苦》(1840)、《给波特金的信》(1841)、《评唯物主义理论哲学研究指南》(1844)、《1847年俄国文学评论》(184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