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相关tags:

澶渊之盟名词解释:北宋与辽订立和约的事件。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萧太后与圣宗领兵大举南侵,深入北宋境内。在宰相寇准力争下,宋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洑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坚守城池,射死辽主帅。
辽军受挫,提出议和。真宗惧辽,无心抵抗。终于十二月间(公元1005年1月)与辽订立屈辱和约:宋每年输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撤兵。因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参见“澶州之战”。

历史的转折点澶渊之盟

一、“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转折点澶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实上,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无论从

宋朝历史 澶渊之盟是什么

澶渊之盟是什么?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澶渊之盟是什么意思?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

历史百科 宋辽澶渊之盟

宋辽澶渊之盟北宋末,国力日渐衰弱。这都是北宋王朝向大辽、金妥协的后果。而“澶渊之盟”则是一个耻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故事来了解什么是“澶渊之盟”,为什么它是北宋的耻辱。公元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不甘心

澶渊之盟对北宋有什么影响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积极意义:澶渊之盟后,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

宋朝 宋代·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围攻定州,来势凶猛。北方州县边境告急的文书一夕数次,传至开封,宋廷大震。真宗平常夸口说,如果契丹大举南侵,他一定要亲率军队抵御

澶渊之盟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快快

澶渊之盟对当时以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下面就讨论一下好的方面:公元1004年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帮,尔后一百二十年,宋辽无战事.这一年距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近50年,

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地本质是什么

事实上,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无论从大历史的角度,还是大民族的角度来看待它,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命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

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

在北宋历史上,澶州之盟是一个大事件。通过澶渊之盟,宋与辽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在论叙澶渊之盟功臣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会想起名相寇准、王旦等文臣的名字,而武将却

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澶渊之盟的签订有什么意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北宋建立后,为了解决契丹的威胁,在宋太宗时期发动过两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但均已失败告终。河北天险丢失,而都城又在一马平川的河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