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
相关tags:
湿地名词解释:自然或人工形成的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低潮时水深小于6m的近海水域。自然湿地包括名词解释: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名词解释:水库、水稻田、池塘等。一般因地势低平、排水不良或受海洋潮汐涨落影响所形成。为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生长和候鸟越冬之场所,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滞洪蓄洪、控制土壤侵蚀、降解污染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等功能,与森林和海洋并列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全球共有湿地面积855.8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中国湿地面积约为66万km2,主要分布于苏北沿海、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和内陆盆地等,并建立了各类湿地名录,其中有的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如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湿地组织于1971年2月2日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并于1996年作出决定,自1997年起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