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相关tags:
《西游记》名词解释:长篇神话小说。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吴承恩成书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当时,世宗朱厚熜昏庸腐朽,奸相严嵩把持朝政,地方官吏敲诈勒索、大发横财。作者对社会之黑暗颇为愤激,便以创作小说寄托其不平和理想。全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官”,突出小说的战斗性主题。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从第十三到一百回,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历遇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斩妖除怪,终于到西天取得真经,他们也都成“正果”东返。艺术上,其基本特征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故事曲折离奇,富于变化,充满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现实感。同时,善于运用讽刺手法,妙趣横生;语言散韵结合,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此书问世后,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现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俄、捷、罗、南、日、韩、越、斯(斯瓦希里语)等数种译文。
(刘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