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相关tags:

捻军名词解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原称捻子或捻党。起源于清朝初年,是长期活动在安徽、河南、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主要成员是农民和其他劳苦群众,往往以数十人或数百人为一捻(皖北方言称一部、一股、一支为“一捻”),“自号为捻,不相统一”,进行抗粮、抗差、打富济贫等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活动。太平天国的建立和胜利发展,给捻子以极大鼓舞。据河南的《巩县志》记载:“粤西洪秀全建太平天国,江南亳、颍、寿三州,山东曹县等处土寇(捻众)蜂起,首领张乐行、龚瞎子(得树)……等望风附降,长驱河南,所向侵暴。”1853—1854年间(咸丰三年至四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和北伐援军先后经过皖北、豫东,捻子纷纷起义响应。安徽泗县、灵壁、宿州,山东兖州、沂州、曹州等地群众也相继而起,势力逐渐壮大。1855年7、8月间,张乐行在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召集各地捻子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建国号“大汉”。张乐行称“大汉永王”(一作“大汉明命王”),制定《行军条例》19条,组成捻军,建立黄旗、红旗、蓝旗、白旗、黑旗军制。各旗人数或多或少,没有定数。雉河集会盟标志着捻军由分散趋于统一,战斗力大大提高。他们以雉河集为中心,南至庐州(今合肥),东到洪泽湖,北迄徐州,西达河南归德,形成一个半径达600里的主要活动区域。但是,它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没有一定的军饷和供给制度,不能克服原有的分散性等弱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1857年,捻军渡淮河南征,与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会师于安徽霍丘及正阳关等地,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蓄长发,受印信,使用太平军旗帜,张乐行被封为“征北主将”,五旗将领亦各有封号。但他们“听封而不听调”,不出境远征,并保有自己独立的组织和领导系统。1858年6月张乐行等部北上占领安徽怀远、临淮和凤阳等地,不久相继陷落。1860年淮北捻军3万人在张宗禹等率领下,攻占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淮阴)。是年加封张乐行为“沃王”。1861年3月,龚得树率军配合太平军西征武汉,牺牲于途中。9月,安庆失守,张乐行率军北归颍上。1863年(同治二年),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军攻陷雉河集,张乐行被捕殉难。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由张宗禹、任化邦率领的捻军与太平军余部赖文光联合坚持斗争,推赖为首领,改用新的流动战术,易步为骑,使捻军建成一支拥有10万人的骑兵武装力量。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全歼清主力军僧格林沁马队,旋又击败湘军和淮军,声势复振。次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分为东西两部。以张宗禹和张禹爵为首的一军赴西北,联络抗清回众,为西捻军;以赖文光和任化邦为首留守中原,继续抗清,为东捻军。东捻军在鄂、豫、皖、鲁之间转战数千里,1867年被李鸿章的淮军包围,主力军覆没,任化邦战死于江苏赣榆。1868年初赖文光部覆没于扬州,赖文光被执就义。1868年8月,张宗禹败亡山东高唐徒骇河。捻军作为太平军在长江北岸的有力同盟军,坚持斗争18年,驰骋于江淮之间与大河上下,促成了西北回民起义的爆发,有力地配合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势力。

中国古代战争 捻军起义战争

   捻军起义战争   捻军是由捻党(俗称捻子)起义转化而来。“捻”系皖北方言,为一支、一股的意思。小捻数人、数十人,大捻一二百人,以护送私

历史百科 捻军起义

捻军的前身叫“捻子”或“捻党”,清乾隆、嘉庆年间已出现于皖、鲁、豫、鄂四省边界地区,以宗族、亲友关系结成集团,反对豪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当时捻众“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缺乏统一的组织,尚未结成强大的队

捻军首领张宗禹简介 张宗禹是怎么死的?

  张宗禹,清朝末期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小名张辉,绰号“小阎王”,生卒年不详,袋盖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生。  张宗禹是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人,家里有千亩良田,家世不错。张宗禹

历史百科 捻军后期的斗争

天京的陷落,洪仁玕、李秀成以及洪天贵福的牺牲,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但斗争并未止息。南方的太平军余部,坚持战斗到1866年2月。安庆失陷后由陈玉成派往西北远征的太平军,与捻军相结合,于1864年底

历史人物 捻军首领张宗禹简介 张宗禹是怎么死的

  张宗禹,清朝末期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小名张辉,绰号“小阎王”,生卒年不详,袋盖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生。  张宗禹是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人,家里有千亩良田,家世不错。张宗禹自幼的时候,便受到父亲张

捻军大败清朝精锐的蒙古骑兵 高楼寨战役

高楼寨之战发生于1865年四月,当时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与僧格林沁部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伏击战。高楼寨之战背景十分复杂,早在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各地捻军都纷纷宣起起义的浪潮。几年之后1855年秋季...

捻军将领赖文光简介 赖文光是怎么死的?

  赖文光是天平天国将领,捻军起义军的统帅,广西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27年,去世于公元1868年。公元1851年,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此后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份子。  赖文光在加入太平天国早期,任

捻军大败清朝精锐的蒙古骑兵 高楼寨战役

高楼寨之战发生于1865年四月,当时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与僧格林沁部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伏击战。高楼寨之战背景十分复杂,早在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各地捻军都纷纷宣起起义的浪潮。几年

历史人物 捻军将领赖文光简介 赖文光是怎么死的

  赖文光是天平天国将领,捻军起义军的统帅,广西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27年,去世于公元1868年。公元1851年,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此后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份子。  赖文光在加入太平天国早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