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
相关tags:
规律名词解释:亦称“法则”。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源于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古代思想家对规律就已有所论述。在中国,春秋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把天体运行规律称为天道,做人的最高准则称为人道。在欧洲,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把宇宙发展的总规律称为“逻各斯”。它“永恒地存在着”,“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而产生”(《著作残篇》)。德国黑格尔认为规律是“没有存在物的存在”,是摆脱了客观实体的自然形态而掌握内在客观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哲学史上的思想成果,对规律作了科学的阐述。它认为规律是事物、现象之间普遍的、本质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列宁说名词解释:“规律就是关系”,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55卷第128页)。规律与本质是同一程度的哲学范畴。但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构成,而规律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指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稳定性、重复性的特点。是事物中稳固的东西。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规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切领域。它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由主观所决定。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人们在规律面前的能动作用。认为人们只能消极地服从规律,不能积极地利用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人们从必然向自由飞跃的客观基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规律的发现和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任何规律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绝对性指其客观必然性,人们不能违抗它;相对性指任何规律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且任何规律也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出现重复有效性。任何规律又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按其根本内容来说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但它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名词解释: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社会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思维规律是人的主观的思维形式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的反映。现代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统计规律的发现,进一步揭示出,在自然和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现象从个别来看是偶然和无规则的随机现象,但从其整体来看却呈现着一种必然性和规律性。这进一步证明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