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
相关tags: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年八十。
相关tags: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年八十。
钟繇,字元常,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他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后来都官居要职。 幼年的时候,钟繇就相貌不凡,十分聪明,有一次他和叔父钟瑜去洛阳的路上遇到一位相士,这相士看到钟繇以后直夸他将来富
《三国志》有传,《后汉书》《资治通鉴》亦屡次提及钟繇,但上述三部史书之注均未对钟繇之繇注音,《辞源》《辞海》等辞书也没有明确注音,以致至今人们对钟繇之繇的读音争论不休。钟繇,三国魏大臣,著名书法家。字
《三国志·钟繇传》说,钟繇小时候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走路一定要小心)。...
书法大师钟繇的政治才干汉末魏初,书法艺术开始兴起,这个时期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钟繇,而钟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颇有才能。钟繇在东汉末年被举为孝廉,担任过一些官职。当时李傕、郭汜在长安发动叛乱,曹操派人向汉
钟繇还示帖的内容是什么《还示表》流传到今时今日也不是钟繇的真迹了,现在流传下来的《还示表》一般认为是王羲之临摹钟繇的这部作品的。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还示表》是宋代的拓本。钟繇的作品没有一幅可以流
钟繇还示帖的内容是什么《还示表》流传到今时今日也不是钟繇的真迹了,现在流传下来的《还示表》一般认为是王羲之临摹钟繇的这部作品的。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还示表》是宋代的拓本。钟繇的作品没有一幅可以流
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说起钟繇这个名字可能熟悉他的人不如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以及医圣华佗等人多,但如果除去演义的故事,钟繇可是个真实存在的书圣。书法上所说的钟、王碑帖里的钟就是他,王就是王羲之。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
三国人物中文名:钟繇别名:钟元常、钟太傅、钟太尉国籍:曹魏民族:汉族出生地: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出生日期:公元151年(东汉元嘉元年)逝世日期:公元230年(曹魏太和四年)职业:将领、政治家、
人物生平早有贵相钟繇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