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

相关tags:

虎子名词解释:《后汉书》记载为盛溺的亵器。经考古发掘研究,虎子在墓中安放的位置证实也是亵器。战国至南朝各代均有。质地为铜、陶、瓷,以青瓷者最多见。不同时代的器体略有区别。西汉造型简单,为横卧圆筒形,前面有一向上翘起的圆口,背部装一提梁。东汉釉陶虎子,口部为张牙露齿的虎首,背部为扁平式提梁,下有四足,器身划刻有一条条的虎毛纹。三国、两晋时期,器身圆筒状,及一上翘的圆口,背部提梁做奔虎状,腹下有四肢。还有虎头状的圆口,腰部收缩,两侧划刻飞翼纹饰,前后腿部凸起,底下蹲伏四足,虎形逼真。东晋晚期至南朝虎形虎子少见,腹部呈圆形,上翘洗形口,口腹间立一光素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