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相关tags:

战列舰
1.战列舰的发展
战列舰是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其主要攻击武器是大口径舰炮,其动力形式早期为风帆推进,19 世纪中期后改为蒸汽动力。战列舰的主要特点是:吨位大,是个庞然大物,在海上航行时俨然一座钢铁城堡,战列舰吨位最大的是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标准排水量 64000 吨,满载排水量 72500 吨;航速快,一般航速可达 30~33 节,续航力为 10000~15000 海里;火力猛,战列舰一般装有 8~10 门主炮,口径 356~460 毫米,射程 20~ 25 海里,此外,还装有 12~20 门中口径副炮(口径 120~152 毫米)和 100 门左右小口径副炮(口径 75 毫米以下);防护力强,战列舰是一种重装甲战舰,在水线以上的舰舷、甲板、炮塔、指挥塔等部位都装有装甲防护,一般为 150~400 毫米厚,个别部位达 400~500 毫米。
战列舰是海军舰队的主力战舰和核心兵力,其主要任务是使用舰炮在海
上歼灭敌大型战斗舰艇,也可用来压制和摧毁敌岸基目标。在二次大战以前,战列舰曾作为海军之魂称雄于世长达 200 多年,主宰着世界海洋。当时,谁的军舰吨位大、舰炮多、口径大、火力猛、装甲厚,谁就能取得海上战斗的决定性胜利,因而作为海上堡垒的战列舰曾名噪一时,各海军大国推崇备至,多次掀起军备竞赛高潮。于是,战列舰越造越大、火炮越装越多、装甲越来越厚,“大舰巨炮”制胜论统治着海军的军备发展。
战列舰是装备多门大口径舰炮,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曾作为舰队主力在远洋作战的一种大型军舰。在海战中,通常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所以称为战列舰。在战列舰中,还有一种速度更快,但火炮威力较小,防护较弱的军舰,称为战列巡洋舰。此外,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装甲舰等。
战列舰的发展按技术进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风帆战列舰阶段和蒸汽战列舰阶段。17 世纪至 19 世纪中期,为风帆战列舰阶段。当时,战船都是木质船体,最大为三桅帆船,通常设 2~3 层甲板,两舷侧各开有若干小门,带有轮子的火炮置于甲板之上,通过舷侧门进行射击。17 世纪,战列舰最大为 1750 吨,装有 80~100 门火炮,舰员 600~700 人。18 世纪,排水量增至 2000 吨以上,设三层甲板,装 120~140 门火炮。19 世纪中期,排水量已达 4000~5000 吨,装有 120~130 门火炮,成为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当时战列舰上的火炮多为固定炮塔的滑膛炮,需从炮口装填实心炮弹,19 世纪初以后才改装从炮尾装填爆炸弹的火炮。由于炮塔不能旋转,所以作战时必须将战列舰一字排开,用舷侧数门舰炮进行射击。
蒸汽战列舰是 19 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80 年代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又逐步发明了船用螺旋桨、旋转炮塔线膛炮和钢铁装甲等,从而取代了装有固定炮塔、采用木质船体和风帆推进的战列舰。1849 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1859年,法国又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木壳装甲舰“光荣”号;1860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铁壳装甲舰“勇士”号;1873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完全去除风帆、采用蒸汽动力的“蹂躏”号铁壳装甲舰;1892 年,英国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钢质装甲舰。至此,战列舰的发展趋于成熟,世界各国开始向大吨位、猛火力、重装甲、高航速方向发展。
1853~1856 年克里木战争以后,战列舰开始采用钢质船体,满载排水量从 10000 吨增至 12000 吨,主炮改用线膛炮,口径从 200 毫米增大到 300~ 350 毫米,装甲 230~450 毫米,航速达 16~17 节,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被视为战列舰的四大要素。
1904~1905 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大口径舰炮成为主要要素。1906 年,英国造成当时最好的战列舰“无畏”号,它第一次不装副炮,而全部装 10 门大口径 300 毫米主炮,排水量达 17900 吨,航速第一次突破 21 节。“无畏”号很快成为各国发展的母型,并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的高潮。当时,主炮口径已达 380 毫米,航速已达 23~26.5 节,排水量则达 22500 吨以上,从而导致“大舰巨炮”主义的出现。
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德舰队展开了世界上第一次蒸汽战列舰大海战,双方投入主力舰达 68 艘。这次战斗使战列舰开始重视加强自身的集中防护问题,普遍加厚舰舷侧及甲板的装甲,同时提高航速。
1921 年 11 月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签订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
军军备条约》,规定主力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 3.5 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 406 毫米,美英日法意五国所限定发展的主力舰艘数和总吨位分别为: 18 艘,525850 吨;20 艘,558950 吨;10 艘,301320 亿吨;10 艘,221170吨;10 艘,157500 吨。在条约的限制下,战列舰的发展冷落了十几年,英国建造的“纳尔逊”号也只有 3.5 万吨,配 3 座三联装 400 毫米前主炮。
华盛顿条约从 1922 年 1 月起生效,至 1931 年底到期,之后,五国又在伦敦举行会议,续约 5 年,故推至 1936 年年底。在该条约终止前,各海军大国提前几年进行了大型战列舰的秘密研制,从而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一个伏笔。条约失效后,意大利首先开工建造了 3 艘 41000 吨级的“威内托”级,装 3 座三联装 381 毫米主炮,航速 30 节。随即英美分别建造了 38000 吨级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和 37000 吨的“南达科他”级,分别装 2 座四联装 356 毫米主炮和 3 座三联装 406 毫米主炮,航速 27 节和 28 节。法国建造了两艘 39000 吨级和 43000 吨级“里舍利厄”号和“让·巴尔”号。德国也建造了两艘 42000 吨级的“俾斯麦”号和“梯比兹”号。日本的野心最大,它秘密建造了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两艘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高达 72500 吨,装 3 座三联装 460 毫米主炮,航速 27 节。1943~1941 年间,二次大战即将结束之时,美国建成 4 艘 45000 吨级“依阿华”级战列舰,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后一级战列舰,自此之后,战列舰舰种宣告消亡。
二次大战以后,德日意战败,战列舰丧失殆尽;英法国经济危机不再发展;美国大力发展航母,战列舰也停止建造。1949 年 3 月,除“密苏里”号战列舰暂留服役外,其余战列舰均封存起来,朝鲜战争中,由于要进行对岸轰击,又将“依阿华”级全部启封服役,但战后又觉没用,故于 1954 年又相继退役封存。1968 年侵越战争中,“新泽两”号启封参战,但很快又被封存。 1979 年,里根炮制“600 艘海军艇舰艇计划”时,感到除 15 艘航母外,还缺少核心战舰,遂又将 4 艘战列舰全部启封服役,并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装了 8 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 座四联装“鱼叉”导弹发射装置,4 座近防武器系统,保留了 3 座三联装 406 毫米主炮和 6 座双联装 127 毫米副炮,4 艘舰仅改装费就花了 17 亿美元。“依阿华”级舰是世界上装甲最厚的军舰,其舷部装甲 307 毫米,主甲板 153 毫米,炮塔 184~440 毫米,指挥塔近 500 毫米,而一般现代大中型舰艇装甲只有 14~20 毫米,护卫舰以下只有 10 毫米。目前,“依阿华”级战列舰已开始退役,预计到 90 年代中后期将全部退役。
2.战列舰在一、二次大战中的作用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战舰,它是随 17 世纪火炮在风帆战舰上的广泛应用而诞生的。当时,战列舰参加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1805 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英国舰队和法—西联合舰队共投入战列舰 60 艘。使用蒸汽战列舰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海战还是 1916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1 日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海域展开的目德兰海战。当时,英国参战舰艇 148 艘,计 84 万吨,德国参战舰艇 99 艘,计 48 万吨。战争中,英国有 3 艘战列舰被击沉,1 旗舰遭重创;德国 5 艘战列舰受伤,2 艘沉没。这次战争进一步确立了“大舰巨炮”主义理论,使各国海军更加重视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突击兵器的海上舰队。
1941 年 5 月 24 日,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在北大西洋击沉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重创了另一艘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于是,招致英
国 40 余艘舰艇和舰载机的海空大围歼。“俾斯麦”号终于在 5 月 26 日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攻击机投放的鱼雷命中舵机,次日又遭两艘战列舰围歼,接着又被英巡洋舰分射的 3 枚鱼雷所击中,沉入海底。“俾斯麦”号的沉没是证明战列舰时代正面临航空母舰挑战的第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出动 6 艘航母上的 354 架舰载机偷袭珍珠港,炸毁美 40 余艘舰艇,几乎全歼太平洋舰队主力——8 艘战列舰(5 艘沉没,3 艘重创)。这次战斗,充分说明“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过时,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已成为战列舰的强劲对手。于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大造航母,三年零八个月中就有 120 艘航母服役。1944 年 10 月 24 日,日本“武藏”号出航还不到 3 天,1945 年 4 月 7 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旗舰、世界上最大的 64000 吨级庞大巨舰“大和”号出航还不到 1 天,就被美军舰载机炸沉,至此,战列舰已彻底丧失了它的霸主地位,失去了昔日的雄风。
1945 年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在硫磺岛登陆、冲绳登陆和袭击日本本土作战中,担负过对岸轰击和火力支援任务,并于 1945 年 9 月 2 日在舰上奉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受降仪式。当时,美方参加受降仪式的有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和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陆军上将,日方参加仪式的有外相重光葵等 11 人,美、中、英、苏等同盟国代表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受降仪式。
战后以来,“依阿华”级战列舰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海湾冲突及海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以 2 艘战列舰为核心的水面战斗群部署于波斯湾内,对伊科前沿阵地和岸基设施进行了猛烈轰击,同时,还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对 1300 公里处的内陆目标进行了纵深攻击。

传奇战列舰俾斯麦号是怎样被击沉的

俾斯麦号战列舰简介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SBismarckbattleship),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于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俾斯麦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

日本二战期间的主力战列舰

...与美国作为战争的假想敌。而此时,英国已经建成了新式战列舰“无畏”号,引起了各海军强国的仿制,开启了无畏战列舰时代。日本海军也向内阁申请扩充海军军备的“八八舰队”提案,1911年3月,提案获得通过,日本开始建...

日本扶桑(日本扶桑号战列舰)

从1912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建成12艘战列舰,其中“扶桑”号是日本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也是当时世界上同时期建造的最大战列舰,可谓是独领风骚。“扶桑”号1912年3月11日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15年11月竣工。...

潜水料cd包(战舰世界:八级战列舰北卡攻略)

作者:NGA-BrowerHank突然想起来在上一篇攻略里面说过要写一篇北卡的攻略,今天把坑填了。还希望各位大佬一块来讨论。前言:自从某人的兴登堡被20多公里外的北卡秒了之后,”北卡你都怕的吗“这句话已经成了窝窝屎的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