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
相关tags:
《三侠五义》名词解释:近代小说。原名《忠烈义侠传》,120 回。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石玉昆(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咸丰、同治间著名说书艺人。后人把他说唱的《龙图公案》改编成小说,题名《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忠烈义侠传》,又名《三侠五义》。近代学考俞樾又据史传重写第一回,因所写实为七侠而更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1889)刊行。因此,今有《三侠丘义》、《七侠五义》两本并传。小说前 70 回主要写包公决断冤狱奇案诛除不法皇亲国戚的故事;后 50 回主要写众侠客义士除暴安良的故事。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残暴,反映了人们对贤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分明态度。但也宣扬了封建的伦理道德、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小说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的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
(许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