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

Posted 宋史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

2、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词大全 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

   陶侃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

  世说新语·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⑤,卖得数斛米,斫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反。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反。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侃 母 语 侃 曰 汝 但 出 外 留 客 吾 自 为 计。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郡范逵素知名(向来,一向) B.遂设精食(摆上)

  C.侃犹不反(反悔) D.悉割半为薪(柴,柴禾)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20.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7.(1)侃 母 语 侃曰 /汝 但 出 外留 客/ 吾 自 为 计。 18.C

  19.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

  20.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词大全 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唐书·田弘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唐书·田弘正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恤军务 恤:顾及

  B.屡遣客间说 间:参与

  C.皆辇属于道 属:接连

  D.弘正假以风痹请告 告:告假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分)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5分)

  参考答案

  4.B(B间:挑拨,离间)

  5.A(A“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劝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

古诗词大全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劝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

古诗词大全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劝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

古诗词大全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启。得书,卑情不任欣慰之至。戎狄侵边,自古常事,边吏无状,至烦大贤。伏惟执事忠义之节信于天下,天下之士得一识面者,退夸于人以为荣耀。至于游谈、布衣

古诗词大全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启。得书,卑情不任欣慰之至。戎狄侵边,自古常事,边吏无状,至烦大贤。伏惟执事忠义之节信于天下,天下之士得一识面者,退夸于人以为荣耀。至于游谈、布衣

古诗词大全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启。得书,卑情不任欣慰之至。戎狄侵边,自古常事,边吏无状,至烦大贤。伏惟执事忠义之节信于天下,天下之士得一识面者,退夸于人以为荣耀。至于游谈、布衣

古诗词大全 答李生第一书阅读答案附翻译,答李生第一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

古诗词大全 答李生第一书阅读答案附翻译,答李生第一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

古诗词大全 答李生第一书阅读答案附翻译,答李生第一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