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春望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杜甫

篇首语: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春望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春望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卢纶《长安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春望原文_翻译及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杜甫《春望》

春望

唐代杜甫

唐诗三百首 国中古诗 写鸟 爱国 思乡 战争 忧国忧民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古今异义

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浑欲不胜簪 古义:简直 今义:浑浊;糊涂
家书抵万金 古义: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悽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悽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著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讯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539篇诗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 唐诗三百首 国中古诗 山水 写水 地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三百首 国小古诗 国中古诗 乐府 友情 送别 早教古诗100首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唐代·温庭筠《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唐诗三百首 渡江 山水抒怀

古诗词大全 卢纶《长安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安春望原文: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安春望翻译及注释

翻译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注释1「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2草色:一作「柳色」。3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4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5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6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长安春望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羨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诗词作品:长安春望 诗词作者:【唐代卢纶 诗词归类:【登高】、【写景】、【思乡】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翻译及注释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

古诗词大全 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翻译及注释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

古诗词大全 卢纶《长安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安春望原文: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一作:春来)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长安春望翻译及注释翻译东风吹拂,微微春雨

古诗词大全 卢纶《长安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安春望原文: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一作:春来)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长安春望翻译及注释翻译东风吹拂,微微春雨

古诗词大全 唐彦谦《曲江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曲江春望原文: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汉苑花。诗词作品:曲江春望诗词作者:【唐代】唐彦谦

古诗词大全 唐彦谦《曲江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曲江春望原文: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汉苑花。诗词作品:曲江春望诗词作者:【唐代】唐彦谦

古诗词大全 贾至《西亭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亭春望原文: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诗词作品:西亭春望诗词作者:【唐代】贾至

古诗词大全 贾至《西亭春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亭春望原文: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诗词作品:西亭春望诗词作者:【唐代】贾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