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故事 疯狂裁缝的“湿定制”

Posted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营销故事 疯狂裁缝的“湿定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丛斌,微博名“疯狂的裁缝”,早在2010年,他便在广州首创出“湿定制”的服装营销模式。就是顾客对裁缝提供的样衣进行挑选,裁缝为其采购原材料,并找厂家生产,再送货上门。客户只需支付裁缝成本和部分佣金,服装价格自然比商场里的便宜很多。

  张丛斌将自己公司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女性客户,认为这类客户的消费更趋理性,更注重服装本身而非品牌。张丛斌的“湿定制”没有什么品牌溢价,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他的一件衣服就可以为顾客省去很多费用。比如在商场里卖5000元左右的一件大衣,成本在500元左右,另外收取100-200元的佣金。

  为了保证品质,张丛斌会选择最贵的面料,用最好的工艺。他不做广告,没有库存,人员很少,这样就能把运营成本压到最低。这个模式操作起来很容易,而且不用太多资金,他只需要做几套展示的样衣,姑娘们下单、付钱之后,便可以坐等收货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模式解决了太多的难题:在订单发往工厂的时候,每一件订单都已经有了买主,生产后直接快递发给顾客,不需为营销烦恼,也不必为库存发愁。更妙的是,在衣服还没开始生产之前,就已经收到了全款,现金流可谓毫无压力。

  但理想和现实却总是差那么一段距离。由于“湿定制”是首创模式,缺少效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裁缝的生意始终不温不火,这让他惆怅不已。

  给力的微博宣传

  2010年年底,微博开始流行,与大多数网友一样,张丛斌只是将微博当做一个放松休闲的地方,可是由于“疯狂的裁缝”这个独特的微博账号,竟然有一些博友向他询问服装方面的问题,甚至直接要买他做的衣服。张丛斌突然来了灵感:自己可不可以把生意做到微博上来呢?从那以后,张丛斌开始有意在微博上写一些关于裁缝方面的文章,发布一些服装图片,这些文章和图片果然获得了博友们的追捧,他微博的粉丝数量迅速增加。

  2011年4月底,“疯狂的裁缝”开始尝试在微博上发布一些衣服的样板,粉丝们纷纷跟帖,表示要定做。这给了他意外的惊喜,受到鼓励的他开始把更多的衣服样板发到微博上,渐渐将微博发展成扩展业务的平台。

  7月的一天,一位叫“滴滴细雨”的网友向他推荐一张驼色羊绒冬装大衣的图片,希望定做该款式。张丛斌将这张图片放在微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结果有上百人表示喜欢。于是他便开始设计制作这款衣服,从画出设计图纸、物色面料、做出第一件样衣,用了不到十天。这件大衣标价894元,实际售价仅为709元,顾客甚至还可以在袖口、领口的面料和设计上进行“自助搭配”而使得价格再降低100-150元。这款大衣挂出来仅半个月的时间,便风靡全国。

  人性化的概念店

  为了让服务更人性化,张丛斌推出了实体概念店,顾客可以在家中浏览,有中意式样就到概念店试穿,合适的话,回家后在网站下单付款,等待收货即可。

  之所以推出这种另类的营销模式,主要还是为顾客着想。张丛斌清楚:有些姑娘是不敢进那些高级商店的,她心里会有一种恐惧,担心别人说试了又不买。而他的实体店主要提供试穿服务,无须购买,顾客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人性化的线下服务,再加上张丛斌在微博中大哥哥式的温和,使得他的人气迅速攀升,在短时间里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粉丝。2011年冬天,他在微博中发布的一款橙色呢子大衣,一星期内被转发1562次,评论384次。靠着真心和真情,张丛斌得到了粉丝的青睐和支持,生意一下子火了。

  如今,随着公司规模的越来越大,每天都能从网上接到500多张订单,微博上一天接的订单的金额高达10多万元,公司一天的营业额最高的时候有40多万元,一个月的营业额就接近1000万元,月利润在300万元左右,平均日赚10万元。

  “湿定制”成功了,非议也随之而来。有人指责张丛斌的服装在设计上有“克隆”别的品牌之嫌,这让一开始并不太注重品牌的张丛斌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今,张丛斌组建了专门的设计团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相关参考

推理故事 二指裁缝

怪人遇怪匠  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驻华盛顿武官突然生病,几天后竟一命呜呼。东京方面急调关东日军的藤野大佐即刻赶赴华盛顿,接替武官一职。  其实,东京方面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正在策划的珍珠港事件:计划

营销故事 吃亏营销

  第一年,岛村方雄从银行贷了100万日元作为原始资本,在麻绳原产地大量采购麻绳,再以收购价售出。整整一年,岛村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搭了进去,渐渐地,他的“投资”换来了回报:

营销故事 营销也卖萌

你看到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时什么反应?毁誉参半?无论如何,“誉”的那些人大都说它很萌。“萌”作为一种日本宅男行话,原本表示这些

营销故事 商战:营销伦理的前置条件

  在新生代的企业家中,刘强东是一个绝顶聪明又特别有性格的人。在互联网时代,有性格意味着你说的话、做的事总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公司里有了这样的头儿,几乎不需要市场人员,省下了不少推广费用。  8月14日

民间故事 贼裤的由来

  从前,有个方裁缝,手艺很好。一天晚上,方裁缝完了活儿,走在林间小路上,正哼着壮胆的小曲儿,忽见正前方站立一人,拦住他问:“是方裁缝吗?我们大当家的有请。”    方裁缝脑子嗡了一声,顿时清醒过来,

成败故事 缝一颗纽扣,女裁缝捡到年薪6万

莫不是遇上了骗子吧  年3月21日上午11时许,汪红在铺子里正低头专心缝补一件夹克,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地停在她的小店门前,一名40多岁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下车进屋踱至她身旁,“老板,生意可好?

文章大全 可口可乐的故事营销

可口可乐的故事营销近日,网上传出了可口可乐的配方表,更有些人已经根据这份配方表配出了可口可乐,而据一些品尝过的人介绍,根据网上配方配制的可乐味道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可乐相差无二。作为全球品牌价值第一的大公

营销故事 免费的“午餐”

  在日本庆应大学的一家复印店前,学生们排起了“长龙”,焦急地等待着复印的机会。在这家店里,顾客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要把复印纸放在机器上,按“开始”键,

营销故事 塑料熨斗

 三月的步行街,阳光将热量徐徐地抛洒下来。     一家商店耀眼的玻璃门前,一对衣着入时笑容可掬的青年男女不停地向过往行人发一种纸票,嘴里甜

营销故事 让“声音”赚钱

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而在中国苏州,也有一个童话般的小女孩儿,但她卖的不是火柴,而是“声音”。这个卖声音的童话般的女孩儿叫韩晓鱼。  2009年,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