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恩怨寺的故事

Posted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间故事 恩怨寺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交情深厚,两家的女主人同时怀孕了,于是两家商定孩子出生后让他们结为兄弟姐妹。后来,两家都生了个男孩,他们从小兄弟相称,在一起长大,比亲兄弟还亲。

  兄弟俩长到18岁,该外出谋生了。两家人聚在一起,做父母的让两个孩子一起走,并各自叮嘱孩子们要互相照顾。

  于是兄弟俩结伴而行,这一天来到了一个山岗上,两人走累了,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息。没想到哥哥一坐下就动了杀机,一定要杀弟弟。弟弟惊讶的问:“你是我的好哥哥呀!你为什么要杀我呢?”哥哥说:“我也不知道,可我就是想杀你。”弟弟说:“那这样吧,我现在饿了,想吃包子,你先给我买来,我吃饱了你再杀我吧。”哥哥毕竟还是哥哥,马上答应去给弟弟买包子。

  哥哥走后,弟弟坐在石头上等着。这时一位白胡子老人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你知道你的哥哥为什么要杀你吗?”“不知道。”“你翻开这块大石头看看。”弟弟很费力的把石头推开,只见石头下压这一个麻布包,由于年久,已经有些腐烂了。老人说:“18年前,你曾因为寻仇在这里杀死了你的哥哥。把凶器就藏在了这里。”“你怎么知道?”“我是这里的土地。不愿再看到你们兄弟相残,才来告诉你。”弟弟赶紧打开麻布包,只见一把锈迹斑斑的刀,上面的血迹仍然依稀可见。弟弟抬头再找那位老人,老人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隐去了。

  弟弟拿着麻布包,心情沉重,等到哥哥回来,弟弟说:“我不吃包子了。”哥哥问:“我走了很远的路才买到的,你怎么又不吃了呢?”“因为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杀我,是因为18年前我在这儿把你杀了。可那时你没吃包子,我如果吃了包子你再杀我那我就还欠你包子,所以你就直接杀了我吧。”说着把刀递给哥哥,告诉了他刚才发生的事。哥哥听完也是心情沉重,想了想他说:“我不杀你了。”“为什么?”“18年前你杀我,18年后我杀你,再过18年你又要杀我,冤冤相报,何时是了?不如咱俩从此各自去谋生,如果咱们挣到了钱,5年后还回到这里,盖一座寺院。”于是兄弟各奔东西。

  兄弟俩都是勤劳的人,5年后他们都攒下了一笔钱,如约回到那里,盖起了一座寺院,起名“恩怨寺”,以一桩善举了结了一场恩怨。

相关参考

禅理故事 划地自限

 庐山归宗寺的智常禅师,俗姓陈,湖北人,是唐朝马祖道一位禅师的法嗣弟子。他教育学人的方式独树一帜,举凡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可以成为他教化的活教材。  一天,智常禅师和众人到菜园摘菜,他忽然拿起树枝

文史百科 关于重庆的历史故事

金竹寺的传说却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老陈的信差,由成都到重庆,经“五驿、四镇、三街子、七十二塘”,共计一千零八十里官道,一路晓行夜宿,走拢石桥铺,眼看天色已晚,虽距重庆城仅20余里,但因疲乏只得找栈房

文史百科 关于重庆的历史故事

金竹寺的传说却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老陈的信差,由成都到重庆,经“五驿、四镇、三街子、七十二塘”,共计一千零八十里官道,一路晓行夜宿,走拢石桥铺,眼看天色已晚,虽距重庆城仅20余里,但因疲乏只得找栈房

文史百科 关于重庆的历史故事

金竹寺的传说却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老陈的信差,由成都到重庆,经“五驿、四镇、三街子、七十二塘”,共计一千零八十里官道,一路晓行夜宿,走拢石桥铺,眼看天色已晚,虽距重庆城仅20余里,但因疲乏只得找栈房

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是死对头

人生不过百年,可这世间的恩怨纷纷扰扰,从古到今无人能免俗,有的竟能你来我往数十年,真是难解难分,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有心人还选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死对头的故事。NO.1黄帝vs蚩尤一个

佛教 寺的金何怒目

  在佛教造像中,我常常看到慈眉善目的菩像,人心生喜,也看到面目的怒目金,啥同是菩,格差大?背後可是有著深的密意。  山善寺,始建於梁武帝天(502~519)年。山多佛寺,善寺以景。  隋朝,史部侍郎

佛教 寺的金何怒目

  在佛教造像中,我常常看到慈眉善目的菩像,人心生喜,也看到面目的怒目金,啥同是菩,格差大?背後可是有著深的密意。  山善寺,始建於梁武帝天(502~519)年。山多佛寺,善寺以景。  隋朝,史部侍郎

佛教 中佛教寺的矩

1、2、送3、接4、起矩乃中佛教林制度所特有,是破除私有私我念,最前的社理想的,希望能流不。千求,出外方,必要的手。如果客堂想而不懂矩的,除了吃不到,挨,甚至被出去。又搭、。,指衣行李;搭,指作,初入

佛教 中佛教寺的矩

1、2、送3、接4、起矩乃中佛教林制度所特有,是破除私有私我念,最前的社理想的,希望能流不。千求,出外方,必要的手。如果客堂想而不懂矩的,除了吃不到,挨,甚至被出去。又搭、。,指衣行李;搭,指作,初入

文史百科 广佑寺的历史

辽阳广佑寺,始建于辽,臻于鼎盛。最盛时,殿堂塔阁达二百余间,为东北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碑载:“寺创于汉,经唐尉迟恭重修,盖古刹也。”辽代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广佑寺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