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腊八粥”的由来

Posted

篇首语:别总是羡慕别人光芒万丈,却忘了自己也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间故事 “腊八粥”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关中一带,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不仅大人、孩子要吃,而且还要给家里的牲畜喂上一些;此外,在门上、墙上等地方也要抹上一些。

  “腊八粥”的由来与佛教还颇有渊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开悟之前,修行时曾因饥饿晕倒在摩揭陀国(在今天的印度),一个牧羊女用苹果和各种杂粮混合做成的粥救活了他。释迦牟尼恢复体力后,在菩提树下于腊月初八开悟成佛。后世的佛教徒为了纪念“佛祖成道日”和牧羊女的功绩,就在每年的腊八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这种粥被称为“腊八粥”。后来随着佛教的普及,这个纪念活动传入民间,遂演变为习俗。每到此日,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的原料主要为糯米、黄米、小豆、花生、杏仁、桃仁、红枣、果脯,有的人家还要放白果、栗子、松子、胡桃等,以甜味为主。

  根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宋代时,吃腊八粥已经非常盛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中写道:“(腊月初八)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寺院除煮腊八粥供佛斋僧外,还送与施主和富贵人家。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

  此后朝代,这个风俗相沿不衰。清朝道光皇帝曾作《腊八粥》一诗:“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疏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矩。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在1949年前的中国,寺院还有煮腊八粥供佛以及送粥给信众的习俗。

  在中国民间,还有“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的俗语流传,反映了人们在虔诚的将腊八粥供奉于神佛后,祈求得到神佛保佑的美好愿望。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谁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呢

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应为上古时代的蜡(音读Zha)祭。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

文史百科 谁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呢

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应为上古时代的蜡(音读Zha)祭。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

文史百科 谁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呢

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应为上古时代的蜡(音读Zha)祭。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

传统文化 腊八粥的故事介绍 腊八粥的习俗来历与变化

腊八粥的故事,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变化,腊八粥传自哪里: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

传统文化 腊八粥的故事介绍 腊八粥的习俗来历与变化

腊八粥的故事,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变化,腊八粥传自哪里: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

百姓故事 幸福腊八粥

  站在暖暖的炉火旁,我不停地搅拌锅里的东西,当甜润的香气缕缕飘溢而出时,一抹暗香也在我心底浮动。今天是腊月初八,我要为心爱的人熬一锅盛满祝福的腊八粥。  爱上林风缘于那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个冬

谜语大全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答: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文史百科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日起源历史简介自

文史百科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日起源历史简介自

文史百科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历史

由来: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佛教信徒普遍认为这一节日来自于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不认同当时婆罗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