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历史上曹丕的政治才能比曹植强多少
Posted 诗歌
篇首语: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长, 星辰在银河中因辉映而璀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历史上曹丕的政治才能比曹植强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跟25岁就当副丞相的曹丕相比,曹植为人比较随便,略显轻浮,固执己见,惹是生非,不是个合格的政治人才,最多适合做个落拓不羁的文人墨客。
《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陈思王植传》载:“陈思王植字子建……性简易,不治威仪。
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植旣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
欲遣救仁,呼有所勑戒。
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植与诸侯并就国。
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曹丕除军政以外,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魏书》记载,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7年,曹丕在夺嫡之争中击败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十月乙卯(十三日)汉献帝刘协逊位,庚午(廿八日)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
他感慨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传闻舜、禹通过禅让成为天子)
改革选官制度。
采纳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使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得到确立和巩固,得到他们对曹魏政权的支持。
此项制度受后人指责颇多,直接导致晋朝士族垄断政治、人事的局面。
限制宦官、外戚权力。
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
削夺藩王权力。
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重视文教。
黄初二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五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恢复社会生产。
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听任典农治生,民屯的成效受到影响,出现弊端。
在货币政策上,虽曾于登基时发行钱币,但却遭到失败;之后更因谷物价格高腾,罢除了五铢钱,自此之后终曹魏一代“以物易物”反成为北方主要的经济型态。
与吴交锋。
黄初前期,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
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
期间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无功而返。
平定边患。
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
曹丕知人善任,能够听取群臣谏言。
但是他气量狭小,不能公正处事。
力行简葬。
曹丕在《终制》中表示,寿陵因山为体,不封树,不立庙,不造园邑神道,不含珠玉,敛以时衣,陶器陪葬。
曹丕提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他父亲曹操的影响。
曹丕死后,按《终制》葬于首阳陵。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
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清朝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缺乏曹操、曹植的慷慨之气,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如“三曹”中的另外两人。
学者叶嘉莹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里,列举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和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的评价。
《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他的诗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偶语”,即两个普通人在讲话),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与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谓“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处境,曹丕是兄弟争位的胜方,人们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可谓为曹丕文学成就“平反”的宣言。
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王太子时,文中要点有:
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
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
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
《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在《三国演义》和民间普遍存在的“蜀汉正统论”影响下,“篡汉者”曹丕备受非议。
直到明朝末年,复社领袖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魏文帝集题辞》中首次对曹丕德政品行作全面评价。
张溥写到:“魏王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
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石室金策,可宝万世。
彼亲见汉室炎隆,女主中人手扑灭之,麦秀黍离,伤心目。
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所及……甄后塘上,陈王豆歌,损德非一。
崇华首阳,有余恨焉。
”他认为曹丕的施政有可取之处,礼遇汉室君臣,可见并非无德,但杀妻、害弟罪名昭著。
甄后塘上。
文昭皇后甄氏原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城破被俘,曹丕纳之。
后曹丕称帝,眷宠文德皇后郭氏,甄氏失宠口出怨言,触怒曹丕。
曹丕下令赐死甄氏,殓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陈王豆歌。
陈思王曹植曾与曹丕争储,曹丕称帝,曹植备受迫害,屡次迁封。
《世说新语‧文学》中,曹丕命令曹植七步成诗,否则问罪,曹植才思敏捷,逃过一劫,即著名的《七步诗》故事。
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
曹丕喜爱葡萄和葡萄酒。
魏文帝诏群臣曰:“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
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
甘而不涓,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
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糵,善醉而易醒。
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南方有桔,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
远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一说出自《与吴监书》)
《与群臣诏》:“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南北朝钟嵘的《诗品》曾评论此三人的水平,并将曹植列为“上品”,极尽誉美之辞,曹丕为中品,曹操则为下品:
曹植为上品:“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曹丕为中品:“魏文帝其源出于李陵。
颇有仲宣之体则。
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
不然,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者邪?”
曹操为下品:“魏武帝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不过到了唐宋以后,对于曹操作品评价普遍提高,认为其诗歌的意境、胸襟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近现代著名史学家黎东方在评论三国时代文学成就时,只提了曹操、曹植与建安七子,而略过了曹丕。
当代学者余秋雨认为虽然多数文史学家会把曹植排第一,他却认为应该是曹操第一、曹植第二、曹丕第三。
“曹植固然构筑了一个美艳的精神别苑,而曹操的诗,则是礁石上的铜铸铁浇。”
曹植是最早对司马氏家族专权提出警告的人。
他对魏明帝大权旁落极为恐慌,上表告诫说:“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
”“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但是魏明帝正倚重司马懿以拒蜀汉北伐军的挑战,没有将叔父的忠言放在心上。
曹植前期由于境遇顺适,诗歌充满著昂扬的精神,调子开朗豪迈。
作品风华有余,而血肉不足。
后期他壮志受挫,备受压抑和迫害,诗风转为沉痛激愤,慷慨不平,表现出对于压迫者的愤恨,和要求解放的强烈精神。
曹植作品“骨气奇高”,他一生不断追求建功立业的理想,善于以饱满壮劲,而又波澜壮阔、雄奇恢阔的形象,表现慷慨悲壮的情怀,沉郁顿挫,悲愤交集。
曹植诗歌词采华茂,善于炼字,描写深刻细腻。
手法方面,曹植注意对偶和声色,属对精工,对偶渐趋精密,并善用丰富比喻,善于托物起兴,起调讲究气势,善于用警句带动全篇。
南朝宋著名诗人谢灵运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算是对曹植最高评价了。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
南朝萧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据《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
”《宣和书谱》上亦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
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中一极品。
相关参考
曹植七步成诗流传千古!他“五步成诗”有谁知道?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七步成诗”这个故事几乎人人皆知。曹植曹丕是一对亲兄弟,后来,曹丕当上了皇帝,猜忌曹植。据说,有一天,在大殿上,曹丕命曹植七
在军事上诸葛孔明应胜一筹,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啊但是周瑜在用人哲学上明显比诸葛好生活中的周瑜更是儒雅懂风趣武功上那肯定不用说是谁厉害咯对他们评价就象人们常说的那样————周瑜是暴戾而有为,逞强而至智,只恨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的诗词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曹
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最后的胜出者是曹丕,不过这两兄弟之间还差点闹出人命。当时曹丕逼迫曹植要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内容是讲述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但又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好在曹植唯一不输曹丕的地方就是作诗
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最后的胜出者是曹丕,不过这两兄弟之间还差点闹出人命。当时曹丕逼迫曹植要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内容是讲述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但又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好在曹植唯一不输曹丕的地方就是作诗
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三人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中,对中国文学具有巨大的贡献。曹家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学家。王家父子,最有名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微之,都是书法大家诸葛家
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三人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中,对中国文学具有巨大的贡献。曹家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学家。王家父子,最有名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微之,都是书法大家诸葛家
三曹指的是谁?“三曹”指汉魏间曹操(155-220)及其子曹丕(187-226)、曹植(192-232),他们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均以各自的特殊身份,吸引了一代文人,开创了一代文风
三曹指的是谁?“三曹”指汉魏间曹操(155-220)及其子曹丕(187-226)、曹植(192-232),他们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均以各自的特殊身份,吸引了一代文人,开创了一代文风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王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