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如皋民俗中的传统文化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如皋民俗中的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除夕】如皋人称除夕为“三十夜”,主要活动有“煮陈饭、贴春联、挂祖宗像、祭祖敬神、吃年夜饭、守岁。

农村里还有封田、点天灯等活动。

除夕中午煮陈饭。

将糯米煮的饭装入瓷盆或大碗里,上插芝麻秸、柏枝、冬青枝,缀以金钱(黄纸)、银杏、枣、栗等置于圣柜上,并将陈饭锅巴置于圣柜的大花瓶口上或大盘子里,直至“破五“(指正月初五)。

十夜贴春联,包括喜笺、剪纸、门神、年画等。

城里称卖这些东西的叫“卖红货”,农村里称做“放门对子”。

居民喜欢贴的春联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突出

姓氏的春联。

如王姓贴“三槐世泽,两晋家声”;徐姓“南州世泽,东海家声”;吴姓“治平第一,至德让三”;周姓“爱莲世泽,细柳家声”;张姓“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陈姓“颖州世泽,太邱家声”;冒姓“榜花世泽,万卷家声”;胡姓“乡贤世泽,理学家声”等。

乡里人喜贴的春联是“人寿年丰,时和世泰”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

还喜欢在米柜上贴“金银满柜粮满仓”

、“五谷丰登黄金万两”等顺遂条。

无论城乡,厨房门上多贴上“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或“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煮酒月中香”的对联。

商店贴嵌店

号的春联。

如皋农村习俗,若是有了丧事,第一年得贴绿色春联,第二年贴黄的。

联句一般是“守我堂前三年礼,任它门外十分春” 、“天下皆春色,吾门且素风”,到了第三年,方可贴红色春联。

农民喜欢在堂屋门上贴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门神,在房门上贴麒麟送子等年画。

再穷的人家,过年宁可鱼肉不买,也要买春联迎新,买香烛敬神。

除夕祭祖在中午,敬神在晚上。

敬神祭祖和拜佛的供品不同,神明和祖宗前供荤菜,佛和菩萨前供素菜和水果。

倘若乱摆一气,会被人耻笑不懂规矩。

如皋的歇后语“何四麻爹敬菩萨——荤素一把下”就由此而来。

除夕晚,合家吃团圆饭,鸡鸭鱼肉毕陈。

荤菜中得有鲢鱼,寓“年年有余”,有猪肠,寓好日长久;素菜中得有青菜,称作“长庚菜”,黄豆芽称作“如意菜”,吃豆腐以祈“代代富”……

除夕夜喝高梁酒,陈元酒守岁,要让小孩先喝,依此到最长者。

“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之酒。

”全家人在欢娱、祥和的气氛中用膳。

不过,桌上的链鱼只能看,不能吃,要留到上灯,因为要“年年有余”。

落籍如皋的蒙族、满族人过春节,仍按民族传统风俗,三十夜吃扁食。

原籍北方的汉族也吃扁食。

封田、点天灯。

农民家吃完年夜饭要封家具,即在家具上贴黄金钱(用黄纸镞成1.5寸见方)或者印有“和合二仙”的小印件;要封田岸,即在芝麻秸上挂黄纸钱、和合二仙纸,然后插在屋檐上,谓之封檐。

插到田岸,谓之封田,以祈求永远守住家产田地。

三十夜,要将家里的各种容器放满东西。

水缸里的水要满;磨眼里要灌满粮食;瓷罐里要放满花生或蚕豆、茶食、炒米等,以示丰足。

办好这一切接着用洋灰打元宝囤子,从室内外天井到田头、地角都得打上。

清兵入关后,有满族人定居如皋,带来了他们过年点天灯的习俗,为如皋人所喜闻乐见,纷纷效仿。

那柱子上悬挂的一串串天灯闪闪烁烁,给乡下空旷寂静的夜空增添了光明和色彩,渲染了过年浓郁的气氛。

接灶。

如皋习俗“女不祭灶,男不拜月”,除夕晚上接回灶老爷由男人操作。

他们将新“请”的灶老爷像贴在龛子里,两边贴对联“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写“司命府”。

然后点上香烛。

叩拜一番就算是接灶礼毕。

守岁。

三十夜守岁,所谓“爷守岁爷长命,娘守岁娘长命”,大人小孩都夜深不眠。

长辈持压岁盘给儿孙,盘内装茶食、糖果,并有内装钱币的红纸包,叫压岁钱。

有童谣:“守岁家家尽不5,小儿辞岁到堂前。

红绳挽就双全结,一串青钱压岁钱。

【过新年】正月初一早上,一家人穿戴新装,晚辈向长辈拜年,同辈人也互致祝福。

早上吃年糕、圆子、煮黑枣,寓意年年高升、早生贵子、团团圆圆。

然后放开门炮仗,爆竹三声,寓意连升三级。

正月初一上午,如皋人不开井厕、不扫地、不动刀剪、不倒垃圾。

如果初一做活计,那会“一年忙到头”;如果扫地,便“越扫越穷”。

大年初一,一切言行都要图个“吉利”。

如抓瓜子要说“瓜瓞绵绵”;抓糖要叫“甜甜蜜蜜”;抓枣子要喊“早早发财”,或“早娶新娘”、“早生贵子”。

入夜,各家早早就寝,称“关财门”。

初二开始,邻里、亲友互相拜年,主家盛情接待,给小孩红纸包,叫“开财门”。

初二开始新炊,叫做“开生”。

从初三起,亲戚、朋友、师生、同事间互相请客,叫“传酒”,在农村谓之“请酒”或“交年酒”,一般要请到月半左右。

初五是“五路财神诞辰”,要敬神,店铺开张营业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赣域瓦当中的民俗文化

赣域瓦当中的民俗文化  江西,历史上有吴头楚尾之称,是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处,由于各种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使赣域文化形成了特有风骨。  赣域文化的特征呈现在瓦当上,造就了赣域文化的多元性和灵变性。以传统

传统文化 赣域瓦当中的民俗文化

赣域瓦当中的民俗文化  江西,历史上有吴头楚尾之称,是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处,由于各种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使赣域文化形成了特有风骨。  赣域文化的特征呈现在瓦当上,造就了赣域文化的多元性和灵变性。以传统

传统文化 剪纸中的民俗与年趣

新春佳节,素有“剪纸之乡”之称的黑龙江省方正县又到忙时。众多散落民间的剪纸艺人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剪对联、剪福字、剪窗花、剪年画。如果你仔细端详这些形式各异的剪纸作品,不仅能从中品味到剪纸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 剪纸中的民俗与年趣

新春佳节,素有“剪纸之乡”之称的黑龙江省方正县又到忙时。众多散落民间的剪纸艺人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剪对联、剪福字、剪窗花、剪年画。如果你仔细端详这些形式各异的剪纸作品,不仅能从中品味到剪纸的独特魅力,

道教 如皋灵威观简介

如皋灵威观主奉:真武大帝创立: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地址:江苏省如皋市碧霞路50号 如皋灵威观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间,主奉真武大帝。该观原位于江苏省如皋市新生路中段北侧,1996年因应旧城改

文史百科 关于古城如皋文化方面的介绍

1.长寿文化《如皋县志》设专卷记述长寿现象,所载长寿老人多达1806名,这在中国地方志中是绝无仅有的。如皋城乡珠散着百岁坊、百岁庄、百岁巷、百岁祠、百岁桥、百岁渠等众多寿文化遗迹,这是中国城市一绝。吕

文史百科 关于古城如皋文化方面的介绍

1.长寿文化《如皋县志》设专卷记述长寿现象,所载长寿老人多达1806名,这在中国地方志中是绝无仅有的。如皋城乡珠散着百岁坊、百岁庄、百岁巷、百岁祠、百岁桥、百岁渠等众多寿文化遗迹,这是中国城市一绝。吕

文史百科 关于古城如皋文化方面的介绍

1.长寿文化《如皋县志》设专卷记述长寿现象,所载长寿老人多达1806名,这在中国地方志中是绝无仅有的。如皋城乡珠散着百岁坊、百岁庄、百岁巷、百岁祠、百岁桥、百岁渠等众多寿文化遗迹,这是中国城市一绝。吕

文史百科 关于如皋的资料和历史有哪些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南通市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