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求两宋历史书籍

Posted 宋史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求两宋历史书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史 全 南宋北宋

宋史偶识3卷(明秀水项梦原) 明刊本

宋史记250卷(明王维俭) 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宋史记凡例(明王维俭) 同治1年溪山书屋刊本

宋史稿170卷(清陈黄中) 未见传本

宋史札记(清李慈铭)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935-949页

宋史地理志考异1卷(近人聂崇岐)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6册据稿本

宋史艺文志补1卷(清卢文弨) 群书拾补本 八史经籍志本 金陵丛刻本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丛书集成第11册

宋史艺文志(清朱文藻) 清吟阁书目有抄本16册

宋史艺文志宋史新编艺文志歧异表(上海书报合作社编) 中国历代艺文志本

宋史宰相表2卷(清赵晓荣) 见江苏采辑书目

宋大臣年表2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稿本

宋中兴三公年表1卷(宋失名) 藕香零拾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藕香零拾刻永乐大典本

宋史方镇年表1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北宋经抚年表2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稿本分5卷

南宋制抚年表2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宋史孝宗纪补脱1卷(清卢文弨) 群书拾补本 脱文已见百衲本宋史

宋史李重进列传传注1卷( ) 黄氏逸书考附刊本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69-273页

宋史忠义传王禀补传(近人王国维) 学术丛编二集本 观堂集林卷22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61-269页

广仓学社丛书本

宋人世系考2卷(清劳格) 读书杂识卷9-10

宋史翼40卷(清陆心源) 潜园丛书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479-934页

宋史外国传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950-963页

宋史夏国传集注14卷系表1卷(近人罗福苌撰今人罗福颐补) 1937年石印本

西夏艺文志1卷(近人王仁俊) 西夏文缀附刊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西夏志略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73-375页

西夏纪(戴锡章)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375-697页

西夏书事42卷(清吴广成) 二十四史订补第12-13册民国印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茗边两宋香炉源流

【茗边】两宋香炉源流南宋龙泉窑鬲式香炉  燕居焚香,是两宋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麈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陆游晚年的生活情景,不是一个殊例。其时“开门七件“之外若再添得一件,那么该是香。放翁《

传统文化 茗边两宋香炉源流

【茗边】两宋香炉源流南宋龙泉窑鬲式香炉  燕居焚香,是两宋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麈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陆游晚年的生活情景,不是一个殊例。其时“开门七件“之外若再添得一件,那么该是香。放翁《

传统文化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兴于晚唐,盛于宋金的河北曲阳县定窑白釉瓷器,以其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并且因河北、山西甚至四川等地都有窑仿

传统文化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兴于晚唐,盛于宋金的河北曲阳县定窑白釉瓷器,以其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并且因河北、山西甚至四川等地都有窑仿

文史百科 昆明有那些历史人物

先秦时期庄硚(神话中的人物)隋唐时期(南诏国时期)皮罗阁两宋时期(大理国时期)段思平元朝时期赛典赤明朝时期开疆功臣傅友德——永昌侯蓝玉——颖川侯沐英——西平侯沐春——黔国公政治人物杨一清——华盖殿大学

文史百科 昆明有那些历史人物

先秦时期庄硚(神话中的人物)隋唐时期(南诏国时期)皮罗阁两宋时期(大理国时期)段思平元朝时期赛典赤明朝时期开疆功臣傅友德——永昌侯蓝玉——颖川侯沐英——西平侯沐春——黔国公政治人物杨一清——华盖殿大学

文史百科 昆明有那些历史人物

先秦时期庄硚(神话中的人物)隋唐时期(南诏国时期)皮罗阁两宋时期(大理国时期)段思平元朝时期赛典赤明朝时期开疆功臣傅友德——永昌侯蓝玉——颖川侯沐英——西平侯沐春——黔国公政治人物杨一清——华盖殿大学

文史百科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民族融合、南北朝经济中心南移、贞观之治的措施、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清中国的

文史百科 古都北京的历史发展是什么样的

北京,上古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远祖——“北京人”的故乡,而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城。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丰富的古迹园林。历史上,战国时的燕国、两宋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