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分为什么

Posted 教师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分为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挑战

高中历史新课程无论从教材结构、知识体系、教学理念、目标要求,还是高考改革、教材选择、教学组织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不同版本教材如何选择和实施

在旧的课程体系中,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主要由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组成,而且全国基本一致。

在新课程体系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圈出了教师教学的范围,各个版本的教科书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科书的选择面扩大了,有可能相邻的两个城市所用的教科书都不一样,而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体例设置、内容选择、观点阐述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如,中共何时正式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往教材都是说在中共“三大”,现在有的新教材也仍然这么写,但有的高中教材则写成中共“二大”,这在以往的一本教材时期是不可想像的。

还有就是新教材增加了一些以前教师很少接触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

如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历史学家的基本工作方法、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一系列内容。

这就对历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理念与方法、考核与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高中历史教师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如何进行专题式历史教学,如何开设历史选修课,如何进行历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改进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历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如何应对高考等等。

2、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改变

旧的教育机制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苟病早已被大家所认识和批判,都渴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重塑历史课堂的价值和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以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为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已习惯于按教材篇目,对教材知识进行精细化的处理,然后组织程序化的教学和操练,以达到教材知识落实的目的。

结果是课程实施变成了教材灌输,教材篇目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捆住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只有教材的要求,没有课程的目标;只有教材灌输的范围,没有课程实施的空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宏论”,课本的知识,这些都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更谈不上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了。

如果教师在观念和方法上没有更新,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和影响,那新课改的实施就会困难重重。

3、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如何提高

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知识结构水平、教学方法的运用、新教材驾驭、新课改课堂的驾驭、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广大教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课改的实施。

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4、初、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如何衔接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是在初中新课改的基础上实施的,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特别是新教材的编写不再是通史体例,如果学生基础过于薄弱,专题式的教学将面临课时过紧,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的诸多障碍,如果教师迫于现实的考试压力,而不自主的穿老鞋走新路,那么新课程改革将失去原有的意义。

因此初中阶段的学习水平及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效果。

5、教学课程资源和硬件设施如何满足

教学课程资源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校本资源等等,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学习,如果教学课程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

或者由于资源不足而造成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只有少数同学唱主角而多数同学滥竽充数的情况。

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仪器、活动场所等等,如果硬件设施不足,必然导致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活动受限,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也难以实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改

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体现为单一的讲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史实,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评价观,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角色影响行动,历史教师的角色是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信息源。

所以教师要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

2.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迅速,如果我们还仅仅满足于几本“教参”或大学通史教材,那就无法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和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高中历史新课程采取中外历史合编和专题化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不仅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而且几乎所有的模块都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和各种自然科学。

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深历史专业学识,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由单一的“专业型”教师培养成长为“复合型”教师。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方能使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史学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视野的多样化、广泛化,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也不断深入。

史学研究一方面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对历史问题作微观探析,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综合化研究的态势,这对中学历史教学必然产生较大影响。

我们看到,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摈弃了某些陈旧的观点。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杰出史学家的学术论文或论著,如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等。

多角度地了解历史问题的侧面,还可以体会史学家是如何使用史料、诠释史料以及进行论证与说明的,从而使历史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有效训练。

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历史学术刊物及时了解最新史学观点,课程设计,教学得失等等,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新课程》、《历史研究动态》等等。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当代历史教育和教学理论,提升自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3.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当问及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材料进行教学时,很多老师会不假思索地作出肯定的回答:“当然是用教材上的材料教啦!”。

问题是新课程教科书有四个版本,同一个课题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所选取的材料是不同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那就把四个版本教材共性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问题是四个版本共有的内容不一定就是符合这一课题的最优选择,同时也就失去了“版本”的特色和意义;有人可能又会说,“应该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问题是“四个版本”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而且任何一种教科书都不可能是绝对真理,教师有权形成自己的教学处理,新课标同样也是如此,中学历史教师有权在对新课程的解读实施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处理。

我们不妨回到从前,在“一纲一本”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千人一色”的。

如果不是,那就说明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是“教材”、“版本”和“大纲或课标”问题,应该是“教师”问题,不同的教师会对教学材料作出不同的选择和组合,而决定教师“选择”的一定是“教育追求”、“教学理念”、“学科功底”等专业素养。

所以,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版本教材,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4.注重资源开发,健全评价体系

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课程目标。

历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

从资源的分布看,除校内资源外,还包括校外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社区资源等。

从资源的内容看,包括影视资源、文物、遗址等。

教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拓展学习内容,深化历史感受,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关于健全评价体系的问题,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也就是说,历史教学评价必须实现多元化,必须纠正将升学考试作为日常测验或考试的惟一模式。

当然,要改变和健全评价体系,首先要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其次是学校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再次是教师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还是按照高考升学率的高底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或主要依据,那么,学校也会以同样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一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与某种现实的“功利”褒奖紧密联系,传统的评价模式依然会我行我素,新课程的实施将大打折扣。

所以,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建立健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使新课程的步伐迈得踏实而有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面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师怎样备课

今天中公讲师马东旭为考生准备了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2.

文史百科 面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师怎样备课

今天中公讲师马东旭为考生准备了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2.

文史百科 面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师怎样备课

今天中公讲师马东旭为考生准备了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2.

文史百科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什么时候出来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历史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文史百科 韩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新课标》的十个新特点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的认识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

文史百科 韩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新课标》的十个新特点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的认识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

文史百科 韩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新课标》的十个新特点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的认识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

文史百科 高中历史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求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与教师交流,了解到教师考虑较多的是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们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是普遍接受的,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却感到十分茫然。所以,谈到新课程实施

文史百科 高中历史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求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与教师交流,了解到教师考虑较多的是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们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是普遍接受的,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却感到十分茫然。所以,谈到新课程实施

文史百科 高中历史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求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与教师交流,了解到教师考虑较多的是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们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是普遍接受的,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却感到十分茫然。所以,谈到新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