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Posted 政策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只有中国近现代史下半部分的总结了

1国共十年对峙:

一、 工农武装割据

1 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纠左、总方针、秋收起义

(2)起义:

A南昌起义:特点-沿用国民党旗帜

功绩-中共第一只部队

B秋收起义:特点-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湘赣边-修水、铜鼓、安源-长沙-

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

C广州起义:特点:建立苏维埃政权

损失:张太雷牺牲

(3)意义:A中国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开创新局面

C揭开转入农村序幕

2 井冈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A三大斗争:

a游击政策

b土地革命

c工农政权

§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a工农革命军

b南昌起义部分部队

c湘南农民武装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毛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结合”典范

3 星火燎原 (1)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央――最大、最巩固、朱毛

左右江根据地――邓小平

(2)红军发展到十多万人

4“围剿”与反“围剿”:(1)时间:1930年底~1931年秋

(2)军事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

(2) 认识:毛军事思想重要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大发展。

5巩固政权 (1)政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A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B影响:形成两权并立

(2)土地革命:

A必要性:土地问题是国民革命的关键

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义务

C路线:对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核心: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认识:实质:变革生产关系

最大作用: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3)经济:A把农业放在首位

B兴办军需、民用工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经验

二、中日矛盾激化

1 日本侵华:

(1)原因:A独霸中国-根因

B实行“大陆政策”和“东方会议”

C摆脱经济危机-直接原因

D客观条件:a英法美――经济调整和绥靖政策

b德意――欧、非扩张

c蒋介石――全力打内战

(2)侵华:A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伪满建立

B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暂驻上海特权

C华北事变:a《何梅协定》

B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第二个伪满

(3)影响: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2 蒋介石:

(1) 对外:A政策: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B活动:a下令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入关内

b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c签订《何梅协定》

(2) 对内:A政策:反共反人民

B活动:a“围剿”红军:第四、五次“围剿”

对长征红军进行尾追堵截

逼张杨“剿共”

b镇压抗日民主运动:镇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镇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c镇压学生运动—— 一二•九运动

PS:错误根源:将国内阶级矛盾(意识形态矛盾)置于民族矛盾之上

3 国民党爱国官兵:

(1) 分化原因:A民族矛盾激化

B蒋反动政策

C抗日民主运动影响

(2) 分化:A冯玉祥与吉鸿昌合作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多伦大捷

B蔡廷锴、李济深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停战协定》

C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联共抗日(高潮)

4 民主人士: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主席,李济深任副主席

5 中共:

(1) 反蒋抗日:A“九•一八”,发表宣言——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

B建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主力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进行了第四、五次反围剿

E长征——战略大转移——陕北

(2) 逼蒋抗日:A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a 《八一宣言》

b 瓦窑堡会议

c 毛泽东报告

B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抓主要矛盾,实事求是,中共宗旨和性质决定

三 1931年至1937年中国历史发展基本特征:

1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 在对日本侵华问题上,美英由纵容到遏制

3 中国革命重心因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红军长征,由赣南闽西转移到陕北

4 中共逐渐走向成熟,已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5 中共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6 爱国志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反对蒋妥协投降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7 蒋介石从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再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全面抗战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原因:(1)根因:中日矛盾尖锐化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日本侵华日益威胁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

(3) 日本侵华活动日益加深与英美矛盾

2 过程:(1)初步形成:A 九•一八、一•二九、华北事变

B 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正式形成:A 七七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红军改编:西北主力-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

D标志: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

3 特点:国共两党党外合作

(1) 形成了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2) 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军队、地盘

(3) 中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路线:

A洛川会议召开——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B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C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D针对国民党反共高潮进行坚决回击

E加强根据地建设

F朱、毛命令人民军队大举反击

4矛盾斗争:

(1) 根源:国共两党阶级属性不同

(2) 反映:A两个政权、军队、战场、抗日路线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反共方针

C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定点:皖南事变

D中共提出“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5最大成果:抗战胜利

6最终破裂:原因:根: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反共反人民政策

合作目的已经达到,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标志:1947年春,蒋关闭和谈之门

二 两个战场:

1 两种抗战路线:

(1)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初期,面对日军大举进攻,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积极抗日。

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张由军队和政府抗日。

这种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战场丧师失地,大半个中国陷落

(2) 共产党侧面战场:采取坚持抗战,拒绝投降政策,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深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形势蓬勃发展。

(3) 本质区别:是否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抗战

(4) 造成区别地根源:两党阶级利益不同

2 两个战场关系:

(1)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驱除日寇。

(2)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积极地抗战,就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

(3) 在相持阶段,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战略反攻阶段野不可能迅速到来。

(4)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民族革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三 日本调整侵华方针:

1 原因:(1)相持阶段到来

(3) 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

2 调整:

(1)对国:A政治诱降为主

B军事进攻为辅

(2) 对共:A集中兵力军事进攻

B 敌后根据地大扫荡

(4) 沦陷区:经济掠夺、殖民统治

3 实质:日本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不变,执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4 影响:

(1)对国:A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南京伪“国民政府”

B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对共:处境更加艰难:日、伪、蒋三方——加强根据地建设 (3)日帝:A对国——枣宜、豫湘桂战役

B对共——“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四 日军侵华线索

1 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实施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

2 相继攻占平津、上海、太原、南京、徐州、广州、武汉

3 调整侵华方针:重蒋——轻蒋

轻共——重共

灭亡中国

4 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5 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6豫湘桂战役和大陆交通线战役

五 中共情况:

1 防御阶段:

(1)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 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人民战争路线

(3) 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4) 平型关大捷是首次胜利

(5) 《论持久战》

2 相持阶段:

(1) 抗战:

A领导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斗争: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2) 维护统一战线

A“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B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

C对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坚持抗战,揭露蒋阴谋

(3) 建设根据地:

A政权:“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

B经济: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C思想:延安整风——肃左反右

内容:反主观主义~即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4) 七大:

A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B内容:毛——《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全党空前团结§最重要

C意义:为争取“两个胜利”准备条件。

3反攻阶段

4 综上:中共政策调整:

(1) 政权: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权

(2) 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双减双交

(3) 军队: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

(4) 对蒋:推翻~承认

§主矛变化

六 国民党情况:

1准备抗战,自卫抵抗+

2 国共合作,组织四大会战

3政策反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反共高潮,两次会战

§既要投降,又进行抵抗;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阶级属性

解放战争

一 线索:

1宏观:

(1)国共关于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

(2)这种较量经历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两大阶段

2微观:

(1) 国民党:

A政治专制独裁,陷于孤立

B经济崩溃,危机加深

C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D外交卖国求援

E必然覆亡

(2) 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3)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 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

1 时局:

(1)主要矛盾变化:中日民族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

(2)美国对华政策:扶蒋反共——美全球战略组成部分

(3)蒋介石反动政策方针:独裁内战

(4)中共政策: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团结

2 斗争:

(1) 重庆谈判:A国共目的、政策不同

B成果:国民党被迫接受了和平建国方案,《双十协定》有利于人民

C局限:人民军队和政权问题未达成协议

D意义:中共取得政治成功

(2) 重庆政协:A依据:《双十协定》规定

B代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主派——民资阶级,共产党——广大人民利益

C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人民军队和政权合法化问题的延续

D政治决议——有利于人民

E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

三 人民解放战争分期:(1946.6~1949.9)

1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内线作战

2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内、外线作战

3 决战:1948.9~1949.1,消灭敌人主力

4 和谈:1949.1~1949.4,北平谈判

5 渡江作战:推翻国民政府

6 解放全国:

四 解放战争发展过程:

1 全面内战爆发:

(1) 原因:根本原因:国民党反共反人民本质

直接原因:国民党完成内战准备,准备武力统一

(2) 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晋冀鲁豫、山东、晋绥根据地

(3) 初期:国民党占有经济、军事优势,共产党拥有政治优势

(4) 粉碎全面进攻:条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制定正确军事方针- 战术上重视

表现:八个月作战,歼敌70万

(5) 粉碎重点进攻:地点:山东和中原

陕北: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相继取得四个战役胜利;歼敌3万

山东:孟良崮大捷,歼敌3万

2 发展:

(1) 战略反攻:南线: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鄂豫皖

陈谢大军豫陕鄂

陈粟大军豫皖苏

其他解放区:华北——石家庄,西北——延安,

(2) 战略决战:条件:敌: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数量下降;打内战,不得民心

我:军队数量增加;装备改善;解放区土地革命完成;国统区反蒋第二条战线

胜利: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3 胜利:

(1) 七届二中全会:背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召开:1949春,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转移

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

新中国基本政策

总任务:两个转变

三个告诫

作用:解决了革命过渡问题————联系党建

(2) 北平谈判:目的:国民党:蒋-元旦求和声明-缓兵之计;李-划江而治

共产党: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苦难

首席代表:周恩来、张治中

成果:《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结果:蒋拒绝签字

(3) 渡江战役:战线:东至江阴,西至湖口

时间:1949.4.21~23

作用:推翻国民政府

(4) 胜利因素:中共:五点~领导,思想,军队,统战,群众支持

国民党:政治失民心,军气不扬,腐败,美援断、蒋桂裂

结论:走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历史的选择

五 国统区与解放区不同发展状况

1 国统区危机:

(1) 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2) 政治:

A伪制宪国大遭到广泛抵制

B 国共关系破裂,标志:撤销驻扎南京、上海、重庆中共代表团

C 制造一系列惨案

D 中共领导反蒋第二条战线

(3) 经济崩溃

(4) 外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2 解放区发展:

(1) 土地革命胜利完成:原因:

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

成果:

作用:促进解放战争发展

(2)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ps:重庆谈判于北平谈判共同点:

1. 都是国民党提出的

2. 都是国民党接和谈之名,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3. 主动权都在共产党手中

4. 和谈期间,共产党都作了两手准备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

一. 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1. 条件:

(1) 前提: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国民政府统治推翻

(2) 方针: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

(3) 人心:广大人民用户中共建立新中国

2. 建国:新政协.

(1) 中心议题:讨论建国

(2) 决议:《共同纲领》

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决定了首都、国旗

(3) 性质: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3. 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

(1) 国家领导宣誓就职

(2) 任命政务院总理和外长

(3)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4. 开国大典

5. 历史意义

6.巩固政权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3、黄帝:“人文初祖”炎黄联盟→“炎黄子孙”。4、尧、

文史百科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3、黄帝:“人文初祖”炎黄联盟→“炎黄子孙”。4、尧、

文史百科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民族融合、南北朝经济中心南移、贞观之治的措施、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清中国的

文史百科 如何快速提高初中历史成绩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

文史百科 如何快速提高初中历史成绩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

文史百科 初中的历史归纳

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较大,雇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2、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3、16世纪以后,西欧

文史百科 历史知识如何归纳

一、归纳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历史学,不外乎由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史学评价与史学结论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而将中学历史教学与高校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工作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如下两大特

文史百科 历史知识如何归纳

一、归纳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历史学,不外乎由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史学评价与史学结论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而将中学历史教学与高校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工作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如下两大特

文史百科 历史知识如何归纳

一、归纳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历史学,不外乎由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史学评价与史学结论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而将中学历史教学与高校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工作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如下两大特

文史百科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