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求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相关教案

Posted 制度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求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相关教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够写,给我邮箱发给我。

这是我学校的精华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考试说明》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的来历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 刺史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

单元综述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包括早期阶段(奴隶社会)和发展阶段(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实行官僚政治,官员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表现在: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知识建构

一、早期政治制度

1.西周分封制

(1)目的:周王为加强地域统治,“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

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3)影响:周王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稳定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矛盾。

(2)内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

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②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3)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建立秦朝。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原因:①经济根源(必然性):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2)主要内容:

①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②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③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3)作用与影响

积极: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枢机构的演变

皇权

相权 秦始皇 汉武帝 隋唐 宋 明 清

创皇帝制 外朝 三省六部制 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 废丞相 军机处

丞相权力大 内朝(中朝)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权分六部

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 分散丞相权力 分割相权 内阁形成 皇权达到顶峰

2.地方制度的变化

地方建制 秦 汉代 元朝 明朝

郡县制 刺史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

3.主要内容:

(1)刺史

汉朝的地方监察机构。

(2)三省六部制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和行政的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3)行省制度

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市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4)明朝内阁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内阁有票拟权,但决策取决于皇帝。

(5)清朝军机处

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明太祖废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②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条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③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5.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

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如:即使是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在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反击外来侵略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试说明》要求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

单元综述

1840年以后,中国近代历史围绕着国家主权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条是中国军民为捍卫国家主权,顽强抗击外国侵略者,并最终重获民族独立。

知识构建

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近 代 侵 华 战 争 条 约 影 响

19世纪中期(以商品输出为主) 鸦片战争(1840—1842)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

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 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为商埠;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901年《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计9.8亿两);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 影响

(1)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2)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3)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甲午中日战争:①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

②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进行反割台斗争。

2.义和团运动

(1)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懦弱无能;②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2)旗号:“扶清灭洋”

(3)作用: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②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侵华过程: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二)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1)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2)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3)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4)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过程: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正面战场:

(1)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1940年张自忠壮烈牺牲)。

(2)结果:正面战场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敌后战场:

(1)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

(2)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4)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正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抗战期间中国的民主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试说明》要求

(1)太平天国运动

(2)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4)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单元综述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的任务,前仆后继,英勇斗争。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知识构建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

2.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1)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内容:①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归国库。

(3)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②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3.《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3)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4.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的作用与局限性。

(1)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些伟大功绩,充分证明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太平天国运动以宗教号召组织民众,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违背历史潮流,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天京变乱,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这些也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1.目的: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2.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武昌起义

1.条件:①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②组织准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同盟会成立;③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④有利时机:群众自发斗争的开展——保路运动;⑤共进会和文学社的积极准备;⑥革命战士的革命主动精神。

2.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2008年2月14日ChenJinnan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二人教版复习要点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2)意义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二人教版复习要点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2)意义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二人教版复习要点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2)意义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二人教版复习要点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2)意义

文史百科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

这个能否帮得上忙?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

文史百科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

这个能否帮得上忙?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受封对象,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分封制实施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宗法制:含义、目的、特点、作用。第2课: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受封对象,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分封制实施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宗法制:含义、目的、特点、作用。第2课: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文史百科 人教版高一历史一单元必修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